积怨以久的人们使战争显得格外激烈。但是人们再仇恨,还是有理智的。大铜山外“后金城”前的两国对垒才是最重要的战场。其他的临时交战,都剿灭不了敌人的主要兵力。也是白费力气。李崇光立刻知道一时半会儿很难打退明军。以崔悯的精明能干,肯定还有后招。里面还有凤景仪带着人死守着庭院,他意识到今晚很难抓走少女了。他立刻暴怒地下令,在没有被明军合力反击前撤军了。
崔悯也没有赶尽杀绝。见鞑靼军有条不紊地撤退,就知道今天抓不住李祟光了。这两年的战场历练,他早不是昔日为追杀一个仇人就“千里走单骑”的热血少年侠士了。他现在是以大局为重的一军统率。他目光清冷地注视着李崇光的背景,命令大军让开了布袋形的包围圈圈口,驱赶着他们出村。
一方有条不乱撤退,一方有克制地追击。天亮时,明军就将鞑靼军赶出了大铜山。
战争结束后,凤景仪大喜过望地迎上来,一把抱住了崔悯,感激地说:“崔兄,多谢你来救我。你对我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是惦记着我的,我差点被那恶贼害死了。”
崔悯压住了心头焦虑,冷冰冰地推开了凤景仪,甩开长袍径直走进了庭院。他直接走向了偏房,撩开了棉门帘,直直地走进去,便在室内砖炕上发现了俯桌晕迷的少女。
他平静地走上前,微微俯下身,伸出一只手扶起少女的脸,转过来。少女的面容便清清楚楚地映在烛火下和窗棂透进来的阳光中。她的面容生动鲜活,灿若朝霞。他静静地看着全身凝固不动,仿若痴了。半晌后,身后传来了脚步声,他平静如水得转过身看来人。
凤景仪向他展颜一笑:“恭喜崔兄,我找到了明前!是她。老天保佑她没死。嘿嘿,我正想要告诉你们呢。只是,有一点点小问题。”
崔悯紧绷着脸,紧皱着眉,眼神凶顽得瞪着他。他强忍住想一把撕碎这个故弄玄虚的狐狸的冲动,等着凤景仪的话。
凤景仪笑得百味陈杂,有点阴郁也有点开心。那笑容比哭还难看。他同情地看着他,悠悠然地说:“她的记忆出问题了。只记得十岁前的豫北大龙湾。她不记得我了,也不记得你了。当然,她也不记得梁王朱原显了。更不记得什么劫匪小孩真假相女的事。真……真是太遗憾了。”
* * *
凤波至此而停。第二日天亮,明军留下了部分斥候监视芋头村,大队人马就带着抓获的鞑靼军卒,陈村里正,通奸细的刘婆全家和陈氏姐妹家下山了。
消息轰动了全村,山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官吏们说陈家姐妹立了大功,要带她们到县城论功行赏。可山民们却“聪明”得猜到了事实。陈二姐很可能就是官府寻找的皇妃,胖官吏说的小武官女儿!
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人说不是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那少女就是两年前偷偷进村避祸的陌生女人;有的人说陈大姐是故意说谎,她早知道了陈二姐是贵人,是为了保护她才说她是傻二姐;还有的人说,他们早看出陈二姐不同凡想了,那副端正尊贵的模样儿简直是仙女下凡,肯定是要做皇妃娘娘的人啊;还有的人家以往跟陈大姐有过冲突,生怕立了大功的陈大姐陈丑丫来报复;还有的人“聪明”地猜到了鞑靼人和大明国人在山外大战,说不定不是为了抢地盘和救回俘虏皇帝,是为了抢下凡的仙女儿的!明朝人抢走了仙女,刀疤脸的鞑靼人肯定不服,马上就带兵杀回来了。
各种小道消息沸沸扬扬的传扬着,足足在本地议论了十年不休呢。
第244章 忘记往事(上)
大山外是一望无际的荒原,遍地是蒙在枯草上的浮雪和灰黑沙砾地。现在是两国即将开战的关键时刻,荒原上也布满了两国的游兵和斥候,后面还有刚发生过冲突的鞑靼南院大军,崔悯与凤景仪率领着明军立刻回撤了。当晚到了边境附近的一个小村落,准备暂歇一晚,派斥候探明路线后再返回大明北疆。
小荒村静悄悄的,明军在村子内外守卫着,防止敌军偷袭。
村后,一个清秀的少女坐在房屋后的柴房前,正麻利得缝补着军士们衣袍。门前几棵嶙峋的野枣树下,一位容貌俊俏的蓝衫书生笑眯眯得看着她缝补衣裳。两个人边干活边闲聊着。
“你不用再做针线活了。我肯定能送你回关内的,放心吧。”书生笑道。
少女仰起脸,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多谢凤大人送我回家。嗯,我随手做活不累的,我也只是帮他们补补衣裳罢了。我还要多谢官爷们救我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