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423)

“这样懦弱的皇上,这样投降的做法,迟早会把天下人推进深渊。我没有听过什么大道理,我只懂得大明国土不容游牧民族侵犯。他们在塞外牧马,我们在中原种田,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天经地义的规矩!”

少女轻蔑地看他一眼,轻启朱唇,吐出了最大逆不道的话:“——皇上是什么?皇上要保家卫国,人民才给他敬意和进贡。如果一个皇上做不到这些,那他就不再是皇上了,也赢不得百姓们的尊重。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场大水冲过来,他就什么都不是了!你也快变成什么也不是了!”

元熹帝气得捂着胸口,脸色惨白,四肢冰凉,后退几步瘫软在椅上。他这辈子还未听到过这么恶毒冷酷的咒骂。

最后,明前厌恶地冷笑道:“——一切都随你吧。想跟蛮族求和就求和,想跟小梁王开战就继续开战。一切由你做主。最后再当一下皇帝,等到鞑靼人来了你就没有机会发号施令了。顺便也赶快把我杀了吧!我是宁可死也不想再看到你这张亡国昏君的脸了!”

她心底终究对这位皇上没有丝毫的畏惧敬意。外表是范勉教出来的严谨守礼的丞相小姐,骨子里还是那个无所顾忌的乡间野丫头,这一趟北疆行,又经历了虎敕关事变,她也在这乱世成长了。这番话,忠君爱国的范勉不会说,争权夺利的大臣太监们也不敢说,对朱元熹有兄弟之情的崔悯不方便讲,后妃公主们更是不敢说……只有她,与皇上萍水相逢过两次的少女坦然说出来了。

皇上面孔煞白地叫出来了,模样疯狂极了:“快来人啊,抓住她杀了她!”

——

(ps:这一章里的靖康之耻的情节是参考了网上和书上的资料写的。特此注明下)

第216章 公主和亲(六)

虎敕关的牢房是临时征用的捕房。以前是关押犯罪兵卒和逃兵们的地牢。走道和囚室的墙壁上点着滋滋作响的牛油蜡烛,照的地牢很明亮。几名大内侍卫临时担任看守看管着几间牢房。人们走动的脚步很轻,似乎怕惊扰了被关押的人。铁拦杆后面是一位穿白衣的清秀少年,坐在简陋的方桌旁,望着桌上的烛火,陷入了沉思。

捕房大门开了,一群侍卫太监又押着一位红宫裙女子走了进来,正是范明前。侍卫太监的神色都很惊惶,少女的脸色却很正常,淡然地走过了关押崔悯的囚室。停下脚步。

崔悯毫不意外地站起,走近铁栏杆问:“你怎么也来了?你该跟他好好谈谈,讲清楚厉害关系。而不是顶撞他……”

红裙少女轻叹一声,摇头说:“我看到他那幅浑浑噩噩的样子,就冲动得说了实话。”

侍卫太监们避到了旁边,没有阻止两名阶下囚交谈。崔悯做为新锦衣卫指挥使在御林军和武官中的名声很好,不像他的前任们那么阴损险恶声名狼藉。大内侍卫们都不想为难这位临危进入虎敕关的锦衣卫高官。太监们看在伍怀德的面子上,也对他很宽厚。

崔悯脸色苍白,忧郁极了。他本来也没有指望她能说服他:“他为什么关押你?你说了些什么?”

“我骂他是个傻子。亡国昏君。”明前道。

嘶……周围人们一片寂静。侍卫、太监还有锦衣卫指挥使都忍不住倒吸了冷气,觉得头晕胸闷。她可真敢说啊,元熹皇帝没有当场乱棍打死她,就是天大海量的气度了。崔悯按着额头觉得头痛欲裂:“罢了。不用你再出面了。你就在这里待着,等到城破时再逃走吧。”

明前也无言地望着他。两个人到了这时候才觉得这件事太危险渺茫了。皇上拒绝执行计策,那么小梁王一定不会冒然强攻,一切还照旧被围困,直到鞑靼人耗尽耐心开始攻城。崔悯知道朱元熹素来刚愎自用,很难说服他,也没想到他在生死之事上也同样固执。事情滑向了最糟糕的方向。看来还得做好“强行突围”的准备了。崔悯想了想对明前说:“放心,一切由我,我会想办法救出皇上和你的。”

明前默默地看他一眼:“你如果想用刀压着皇上脖子逼他逃走,是不可能的。”她向他微微一笑:“所以我还是尽量地说服他了。他同意了。”

崔悯真的大吃一惊了:“皇上他同意诈婚突围了?”

“嗯。”明前笑得有些阴郁又有些开心:“他最后怒极攻心,就同意了我们的主意。让我们去诈婚骗鞑靼人再里应外合得突围。不过他说了,不管这计策是赢是输他都不会参与其中的。我们赢了,也没有功劳,他不领情。如果我们被鞑靼人发现失败了,他与这计策也无关。他会派人对鞑靼人声明,他是被你我威胁着这么做的,还会主动地抓捕处死我们。我已经替你答应了他的条件。”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