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261)

他越界了。他开始喜欢她在意她了,才会这么失礼地逼问她。朱原显恍然大悟,觉得面孔发烧有些尴尬了。他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梁王匆忙地转回身,调开视线,伸出一只手掩住下颌,面孔发烫。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羞愧慌乱涌上心头。接下来他该说什么好?说喜欢?不……他怎么能对她说这种话呢,他是北疆藩王。

朱原显使劲得压抑着满心慌乱,脸涨得通红,对这个局面踌躇住了。

明前等待着他的回答,半天没听到声音。有点奇怪地偷偷看他的脸色。

朱原显面红耳赤着再也拖不下去了,转回头板着脸,匆忙地说:“罢了,这些小事……过几天再说吧。过几天进入北疆再说吧。你先回禅院,没事不要乱走。”

明前暗自松了口气,脸上浮现出感激的笑。向他展颜一笑:“好,进北疆再说吧。来日方长。”

朱原显不敢再去看她的脸,匆匆忙忙地转身按按宝剑大步流星地走了。

第129章 袭寺与陷阱

天气晕暗,崔悯在甘兰寺寺外安排好了京畿大军、锦衣卫保护着鸿沪寺。他派了京畿军卒们去鸿沪寺的周边村镇搜索着外来的疑匪,锦衣卫留在寺庙保护着公主。甘兰省太守也派了些人马驻扎在山上听候调度。鸿沪寺现在成了天下的“风口浪尖”,小梁王、益阳公主、礼部侍郎和刘司设大太监等贵人高官们停驻在此,又出了个“神佛显圣”的大事。不能再出一点差错了。否则这帮人就真的无颜以见皇上和朝廷了。

多事之秋,人在危途,每个人都觉得前途险恶。

天刚一擦黑,甘兰寺寺墙外就传来了一阵小骚动。二十多名黑衣蒙面人趁着巡逻空荡,翻过寺墙,闯进了寺庙。立时被巡逻的锦衣卫和太守兵马发现了。为避免惊拢贵人,百余名锦衣卫和军卒们也不声张,包围着盗贼们展开了博斗。经过了短暂交手,盗贼不敌逃走。他们刚跃上寺墙,寺院里的树顶塔楼上出现了很多弓箭手,张弓放箭,射伤了不少盗贼。锦衣卫们想活捉他们,盗贼们也不甘被俘,奋起反抗。两方面都不想将事闹大,想快速地荡平骚乱和逃走。于是更激烈的博斗着。

寺庙后的小梁王的北疆侍卫们听到了动静,也来帮忙围剿盗贼。他们人多势众,占了上风。盗贼们也极悍勇,死伤了好几人也不投降,拼命突围逃走。

崔悯亲自带队围剿盗贼们。他忽然发现,盗贼中有一个蒙面魁梧男子,很彪悍勇猛。他心里一动,眯着眼打量他。这伙盗贼们是汉人流民打扮,三十多人,像是北方贫瘠山里的落草盗贼,想趁着鸿沪寺来了贵人,进寺偷些贡物金佛器。可是那个蒙面大汉刀法出众身手矫健,以一抵五地对付锦衣卫也不落下风。崔悯的心微微一动。他曾经在落石峡和鞑靼流寇首领近距离的交过手,很熟悉他的体型和刀法。此时他冷眼旁观这个盗贼,赫然有点像“落石峡伏击”的鞑靼首领!

是他吗?崔悯面孔苍白,眼睛发光,心头热切。鞑靼人被他们杀退,逃进了茫茫荒原。如果他聪明点儿绝不会自投罗网的,可是这人太像他了。

盗贼们见寺庙的守卫越聚越多,不敢恋战,呼哨着撤退了。崔悯同时间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抓住他!宁可抓错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他心里很不舒服,最近的一切事都失控了,都是这个男人惹出的事端。他们被他牵住了鼻子走了。他两次三番地来车队抢劫刺杀大明的公主、藩王和锦衣卫指挥使。还真以为大明无人了。崔悯心升怒气。斜眼看了看闻讯赶来的张灵妙。张灵妙神色凝重地看着那个人,指挥着他的人围攻他。他也认出了这人?

一定要先抓他!崔悯不待多想,“嗤”的一声轻响,抽出了雪亮的缅刀,越出人群直奔那人。盗贼转身看到了崔悯,竟然骇得后退一步,转身就逃。崔悯提刀便追。两个人立刻冲出混战的人群,跳出了这个庭院,穿过了鸿沪寺寺的重重院落殿舍跑远了。剩下的盗贼们也作鸟兽散,各自逃走了。锦衣卫们也分散开了追捕盗贼。

崔悯腿长身快,紧追着蒙面黑衣大汉。两个人一前一后地狂奔下去。他的心狂跳着,浑身蒸腾着一股血勇之气,眼睛盯着前方逃跑的黑衣蒙衣人,紧追不舍。他知道“穷寇莫追”,心里却涌现着一个更灸热的念头。这蒙面人如果真是鞑靼首领,就牵连了太多人太多事,非得抓住他问个究竟不可!无论他是鬼是人,是寇是贼,他都要抓住他斩妖除魔。

两个人像离弦的箭,一前一后地飞掠过了阴森空旷的西北大寺庙,奔跑过一重重殿落,不知不觉地甩脱了众人,来到了甘兰寺寺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