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们不敢动,老天爷却不给车队面子。进入大泰岭两日,都是阴雨连绵。第三日更是乌云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暴雨。硬生生得把车队阻到山路上,行得很缓慢。天擦黑,人们只好在一处高坡上安营扎寨歇息下来。到了后半夜,雨势越发下得紧了。
明前安之若素,跟随着众人住帐篷。帐外暴雨如注,帐里她坐在木凳上,左手拿茶,右手拿书,四平八稳地听雨看书。天塌下来,有藩王、公主、锦衣卫同知顶着呢,还轮不到她操心。
深夜人们正安睡着,锦衣卫同知崔悯忽然派人通知众人起身。人们匆匆忙忙地穿衣起来聚集到了营地中央的梁王大帐。原来,是夜里巡察的官兵发现,暴雨越下越大,冲刷出来的水流也在变大变成了泥泞混浊。他们驻地的上方,山坡上的泥土石块也松动了,开始缓缓地随雨水滑落下来。带路的大泰岭向导说,暴雨下得太急太快,引发了山洪,引起了山石倒塌,可能要来“泥石流”了!
公主、小梁王和李执山等人还没有什么反应,范明前、崔悯和陈虎成的脸色都不好了。他们见多识广,知道这种泥石流是种大灾祸。明前小时候在大青山长大,也见过这种灾祸。泥石流是指在在山区和沟谷深壑地,因暴雨暴雪而引发的一种山体滑坡,还携带着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很快捷,流量也大,带动的石头山体也巨大,常常像山洪暴发般的一气冲毁了整座小村镇和山路。是一种非常惊人的天灾。有时候大的泥石流能把整座山头、湖泊都填平了。
人们马上决定离开这块宿营地。当即兵分两路,公主、藩王与明前等贵人们先走,大队人马和车辆辎重在后面跟随,先避开这块有泥石流危险的低洼地。公主立刻同意了。人们安排人手,分配车马,准备连夜离开。
分人马时,公主、李执山关公公和锦衣卫同知崔悯等人先走,一方面探路,一方面保护公主。益阳公主是这次祈福之旅的最重要人物,不容有失。车队的其他客人明前和张灵妙等人则在由梁王和他的北疆侍卫们保护,跟在后面行进。其他的太监宫女下人们和车马辎重都由陈虎成率领京畿大营的官兵保护,慢慢地转移到安全地带。等天亮了再汇合了齐走。
人们急忙更衣,或乘轿或骑马而行。范明前也打起精神,换了身好行走的绵布衣裙,披好了琥珀色雨衣,额外请陈将军照顾下李氏雨前等人。就骑着赤辉宝马和张灵妙站在外围等待出发。
深夜,雨势很大,风声呼啸,周围是黑乎乎的陌生山岭。人们点燃了火把和琉璃风灯,营地里充满了紧张气氛。明前脸色静穆,目光淡然地掠过了梁王、公主、锦衣卫同知等人……她当然知道天黑雨大,山路泥泞,人群打散,正是杀人放火的好时刻。她心里是想跟着崔悯和公主先走的,却无法开口。小梁王披着黑麻色的油绢雨披,骑着赤辉金马正肃立在她马旁。他用高大的身躯挡着横吹过来的风雨,体贴极了。明前心中暗叹。
崔悯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安排着各项事宜。突然,他抬起眼睛看过来,正好看到了明前也看向他。两个人的目光在黑夜里对视,都为之一滞。
明前正眺望着他。小梁王朱原显与她并驾齐驱,目光游移,也望向她:“范小姐,你看什么呢?”
明前垂下眼光:“没看什么。我只是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时机不容错过,她立刻抬脸扬声叫:“崔同知?”
崔悯从大石头上一跃而下,轻飘飘地走过来:“范小姐,有事请讲。”
明前温柔地笑了:“崔同知,你们锦衣卫大人们带的刀剑多,可否借我一把小刀。用来防身,这里天黑雨大,到处都是树林和野兽。我有点害怕。”
崔悯的动作如流水行云似的从怀里取出一把连鞘短剑,长如小臂,两指宽,是一把精巧的剑。他单手奉上:“好。我正好有一把‘藏翅剑’,就借给范小姐防身吧。很好用,不需使力,只要用剑尖轻轻得刺破肌肤,就能势同破竹得劈开物品。”
明前急忙道谢,弯腰接过剑。小梁王脸上带笑,难以言表地看着范明前把短剑连鞘得插入腰间。如果他没看错的话,这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剑——刺客之剑藏翅。传说能藏身鸟翅,轻点一下,就锋利得破开敌人坚硬的头颅。
这是准备拿来对付他的吧?她也是想借来对付他的吧?他就这么轻易得送给了她。这个混帐的人世间和人们,都不带一点掩饰了。
他又瞥了眼张灵妙,那位属下忠君爱国也很爱戴表哥,人称小孔明。缺点就是满嘴瞎话!他说他们豪无瓜葛,她却张口跟他索剑,他就把名剑藏翅拿出来借她了。这混帐东西还敢不敢再信口开河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