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明珠不识君(131)

呃,明前略微吃惊得看他。他生气了吗?真奇怪,她还他价值二十万两银子的宝珠,他还会生气?他不明白她是想还他的人情吗,一向机敏老道的锦衣卫同知怎么了。

崔悯转过身,看了眼楼梯,拖长了声音:“你还上不上塔?”

“上,上塔。”明前忙说,不敢再纠缠这个话题了。心里略觉得沮丧。她是想讨好他才特意还他宝珠的,没想到他不但不领情还生气了。唉,想讨好一个人可真难啊。还有那位催人命的公主,逼着她还,他又不要,这两个煞星是合起来想逼死她吗?她只好先收起来将来再找机会还了。她把珍珠佛链放回了荷包。

周围变得幽静而沉默,两个人静静地往塔上走。明前忽然觉得脚下很“柔软”,仿佛一片温热的湿地,一脚踩下去,整个人都陷了进去。

随后几层崔悯又细心地检查出了好几块糟透的快断裂的楼板,有一处甚至一碰就变成粉碎。崔悯的面色凝重,领着明前绕过或跨过了木梯,慢慢走上了塔顶。推开了通往最高层塔殿的木门。

阳光撒入,人们都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光芒撤进,两人同时间放开了手。明前疾步地越过崔悯,走进了塔顶佛殿。佛殿里,小梁王和刘谨州等人,还有几名守佛殿的和尚,正站在硕大古朴的秦钟前谈笑,李执山在临摹着钟上的文字。

小梁王转过身,看到了明前大喜:“你真的上来了。辛苦了。”

之后他又看到慢慢踱进来的崔悯,一楞,又笑了:“崔同知也来了,快来看看这秦文的慈母经,当真是字字玑珠,华美无比。”

崔悯走上前,看了一番,也赞美了几句。小梁王不经意地说:“我母亲是体弱多病,所以想为她上塔祈福。对了,崔同知的母亲身体可安康?也来敬一只香替她祈福吧。”

崔悯淡淡地答:“家父家母早亡,不必敬香了。多谢梁王垂问。”

“哦,失礼了。”梁王歉意地看他一眼,明前也默默地瞥他一眼,原来他父母早亡才投靠的宦党大太监?

僧人们准备好香烛香案,小梁王恭敬地施礼燃香,替母亲祈福。明前也诚心诚意地叩了头,又替父亲和于先生也祈祷了一番。之后人们出佛殿远望,只见远方天海一色,塔底下人影如蚁,房屋如盒,高山如丘森林如潮,人们都有了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夕阳西下,人们游兴已尽,便下塔返程了。却看到西雁塔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位白眉白须的老僧人正满头大汗地指挥着很多工匠和年轻僧人,更换木楼梯楼板。十四层断裂的大裂洞和几处小裂洞都补上了。原来,玉观音寺的老禅师想进塔拜见贵人们,才发现楼梯板已断裂了,急忙叫了工匠和和尚们来修补。这会儿已修好了大半。

小梁王略觉奇怪地看看他们,也没多理会,带着李执山刘谨州等人下塔了。明前也不欲多事,含笑望望僧人们,随着梁王等人下塔。崔悯慢慢地走过老僧人身畔,静静地说:“你倒是手脚很快。”

老僧人擦着汗,一脸苦笑。不停地躬身道歉:“真是对不住各位施主啊。这座塔年久失修,木楼板都糟透了。我们也没有注意,幸好贵人们福大命大,没伤到你们,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否则我们真是万死不赎其罪。请贵人们海涵。”

崔悯淡淡一笑,拂袖下了塔。

第61章 人人都送礼

明前和小藩王相处良好,一切都很顺利。她与小藩王约定好要做一个严守规矩永不出错的贤女,自然打起全部精神去努力做到。为人处事无一不礼仪周全,贤淑得体,不愿意拂了一点的藩王的意。

令她欣慰的是,小梁王不是个霸道不通道理的人,反而是个聪明得当的人。他感受到明前的诚意,也用心得回报她了。他是未来北疆之王,父亲又是天下最知名的守信藩王,是个要名誉脸面的人。对明前也做到了藩王之礼。每日里派人嘘寒问暖,精心关照,跟未婚妻的感情稳步巩固中。还抽了时间亲自教明前骑马。那四匹淡金色波斯“赤辉宝马”就是他千里迢迢地带入中原送给京城来的未婚妻的见面礼。

公主一脸羡慕地说:“北疆的藩王连送礼物都与众不同呢,好妹妹,你真幸运啊,我都想跟你交换了身份呢。”小梁王送给堂姐的礼物是疆外的名贵貂皮宝石,送给未婚妻的是人间罕见的宝马良驹,前者明显没有后者更有深意。

刘谨州是个武夫,刘府也有一大片校军场。于是小藩王朱原显亲自教习明前骑马,明前也很用心地学着。她将来嫁入北疆做王妃,也会有策马平原的机会的。她小心翼翼地抓住淡金马“疾金”的马缰,一手抓住马鞍,有些踌躇着不敢上马。黑袍金带的小梁王含笑走近,殷勤地伸出双臂扶着她的腰,轻轻松松地一托就把她“抛”上马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