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绪却给了他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只要能带领中国围棋,那谁来带领都不会有差别。”他答道,“我在乎的是围棋,我不在乎那个带领的人是谁,就算不是我也没有关系。只要有必要,我不介意给他们的事业铺路,为他们创造平台和更好的条件。”
捏着肩上的球拍,杨海轻轻地在心中叹息。他还是不能放下对方绪的惋惜,但他亦无法评价对方这样做的对错与否,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用正误去概括的选择。
走到107训练室的后门,他伸出手去。还没推门,就听见里面有个人捏着怪里怪气的腔调,拖着长音说话:
“现在——我们坐在这里——是一起找出一个选择——当然——你也可能——选不出来——选不选得出来——都可以——实在不行——还可以认输嘛!”
这话讲完,同样的音色,又换了一副语气继续怪腔怪调:
“你嗦,你们都是什么脑吱,啊?介个都能打臊,干么嗨得留介边呐……”
说的是什么话,杨海不知道;但这个声音他熟。他眉心动了动,朝后门上挂着的铭牌抬抬眼:是107没错。
他面无表情地推开了半道门。
“嘎吱——”
颊上因为笑而鼓出一道梨涡。
“啊,果然是你小子!”
杨海大声说,“砰”一下推上门。他的推门声霎时间被训练室斜对角里少年的大笑掩过去了。
“海哥!”
刚刚还在怪声怪气说话的年轻人侧手在桌面上一撑,跳马似的单脚蹿到了他跟前。脚下还没站稳,他就不迭地朝杨海问:
“出来了没?出线的都有哪些人啊?”
“啊?”杨海一边撂下球拍袋,一边对他露出诧异的表情,目光随后又转移到斜对角的少年身上。“不对啊。”他皱着眉头说,“阿石,你没告诉时光吗?”
“我问他了,这小子楞说不知道。”时光挠了一下头,他转身冲着斜对角还在笑的少年喊,“你看看你,海哥都对你无语了,你还笑。”
“可是,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很好笑嘛!”赵石说着,他本人确实在椅子上笑成了一团。
杨海摸了摸脑袋。
终轮结束都是上午的事了,赵石也是在最后一轮才出线的。可是……他摸着脑袋,看着斜对角笑得一团孩气的赵石,顿时也有点语塞。
不管怎么说,起码是同轮参赛的棋手,竟然真的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出来了,竟然还没有顺便打听一下有谁还出了线,杨海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这孩子心大。
石打了个响指,“喏。”
时光皱着眉头听他报完名单,数了数,熟悉的人都在列了,这才松了口气。
“吁。”他摸着胸口,“还好还好。”
“你还好啥啊?你又不去选拔赛。”杨海看着他,眼里也不由自主地涌动笑意。
一个多月前,属于方圆棋院的两个推荐名额到底归属于谁这个问题,曾经也在北京棋院的诸位棋手间引发过小范围的讨论。杨海还记得,那时自己和王世振、陆力几人,几乎是率先就把俞亮的名字给押上了,而在另一个名额的归属问题上,他们几个人倒是纷纷各执一词。王世振坚持押了范筚蓝,陆力则更看好邓柯平。当时的他却动动手指,拽出去年年底的《棋苑报》,一指头戳到当时升段名单上的一节名字。
“就他了,时光。”他说。
“啊?”王世振还有点懵圈。他爬起来去看那个名字,“时光?这个二段吗?”
“哦,时光啊。”陆力在边上探头道,“参加北斗杯的那个孩子,跟俞亮一起的。棋王战的时”候交过手,他不错。”
“你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这是那个棋王战的亚军啊。”王世振若有所思地接道。
“嗯。”杨海点头,“我觉得老俞会选他。”
“……这也不一定吧?范筚蓝的比赛经验比他多多了啊。”王世振努着嘴,不太满意地反驳,“而且这个时光的等级分排名,现在是——”
“三十一。”陆力推了推眼镜。
“喏,我就说,小范比他高。”王世振用一副“你看吧”的表情应声点头。
“等级分呢,只是一个方面。”杨海没有急于反驳他,不过他的脸上也没有什么急于证明的表情,反而显得泰然,“你们不要忘了,就算是等级分排名只有三十五的棋手,此前也有过在应氏杯赛场上击败第三名从而夺冠的经历[i]。”
王世振面色一怔,他还没说话,陆力先开口了:“对,这也没错。”
“等级分、段位……这些都是纸面的数据,自然也是棋手赛况的反映,但如果要以此来代表棋手的竞技水平,恐怕还是不够准确。”杨海说着,随手拉开半截抽屉,从里面掏出了几份记谱出来,平摊在其他二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