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帝正全身心牵扯在战局上,一看她这副样子,立时升起一股不详的预感:“你先说怎么了。”
袭红蕊:……
支支吾吾半天,终于绞着手指,很艰难地开口了:“就是……就是那个……我大哥把郭山给杀了……”
崇文帝:……
啊?
反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后立刻暴怒:“他为什么要杀了他!”
袭红蕊立时捂住耳朵,一脸痛苦道:“因为郭山污蔑我大哥谋反,我大哥一怒就把他杀了……”
崇文帝:……
啊?
“郭山为什么要说你大哥谋反?”
袭红蕊捶了一下手心:“臣妾也不知道啊!”
崇文帝烦的来回踱步,又转身问道:“那和郭山一起的其他人呢?”
袭红蕊:……
“他们和郭山一起说我大哥谋反,我大哥就把他们都扣下了,不过这些都没杀,没杀,真没杀!”
崇文帝:……
那他是不是还得感谢他手下留情?
瞬间暴跳如雷道:“看你大哥干的好事!我当初就不应该听你的让他去!”
袭红蕊抱着头,任他骂了一个狗血淋头,等他骂累了,才期期艾艾地抬起头:“那皇上您说,现在该怎么办啊……”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啊!凉拌!
崇文帝当然不会觉得马泽恩要谋反,但他把文官团体扣的扣,杀的杀,消息传回来,朝堂肯定得炸锅,到时候更不好弄。
于公于私,他和马泽恩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不管他干啥,他都得帮他兜着。
谁敢想啊,现在边关那边,就邓义那一个能挺事的了!
然而事到如今,骑虎难下,他唯一的指望就是邓义能来场大胜,把所有不利于他的地方都盖过去。
所以就算看着那让人眼前一黑的奏报,他也不敢再派文官去,只能给邓义传旨,你给老子好好打!
就这样,面对朝臣越来越激烈的要求战报共享,崇文帝也装作不知道,你说什么玩意,风太大,没听清。
就这么一天天熬着,一直熬到了春放,连崇文帝都挺不住了。
到底咋样,你倒是给我来个准信啊!
就在崇文帝暴躁的要杀人的时候,边关终于传来了一个清晰的消息——
“报!大捷!”
直到此刻,老皇帝一颗揪着的心才彻底落地,大捷就好!大捷就好!不管是什么样的大捷,他都可以交代下去了!
终于松了一口气后,忙问是什么样的大捷。
传信兵听他发问,激动的难以自持,声音颤抖道:“邓……邓元帅率大军连克六州,直入燕平地界,攻下了大雁关和壶口关!”
一时间全场俱寂,崇文帝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什……什么?
第102章 baby我呀
大雁关和壶口关, 顾名思义,就是群山掩映中,一处险要的关隘。
大雁关四周山高万仞, 飞雁难度, 而壶口关收势狭小, 若壶嘴收住往来通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古语称外族, 皆称关外之人, 就是因为历朝历代, 都依山川之险, 驻守大关,挡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 而大齐很神奇的边境无关。
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大齐的历史遗留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在建国之初,大齐就失去了对北面十几个州的控制。
这一下不仅失去了北方大面积的养马地, 也失去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从此之后北方铁骑只要想南下, 就一马平川, 畅通无阻, 而大齐只能凭黄河这一处天险,一线布防。
固国不以山川之险,而以血肉之躯,可以想见,大齐的边境压力有多大了。
所以大齐历代帝王, 做梦都想把燕、平州收回来,因为只有收回大雁关和壶口关这两处大关, 大齐在北面四方大敞的壶口,才算是盖上了盖。
但在太宗时期,都已经打到关下了,却因为种种原因,战局全线崩盘,大败特败,被北戎逆风翻盘。
那一战直接把大齐打得一蹶不振,从此之后,收服北方十几州的口号喊的是当当响,却连个毛都没碰到,只能年年岁币贿和。
现在他听到了什么?攻下了大雁关和壶口关?
这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只要生活在大齐的人,就没有不知道意味着什么的,所以就连传信兵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报信的声音一直在抖。
“马指挥使与邓元帅一直按照陛下的命令坚守城池,操练士兵,等待春至天暖反攻,不承想北戎大将勿须罗收买了参军郭山,阴使诡计,挑拨马指挥使和邓元帅的关系,极力鼓动邓元帅出城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