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又跟着乔昭学了一会小饼卷肉,这才算正确的学会了,厨艺这事,清风完全不开窍,卷个小饼都要学上两遍,他觉得,还是学习剑法更容易些。
小院的每个人,都吃的很开心,乔昭再次体会到美食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她要将这种感觉继续下去,用更多的美食,给更多的人们带去欢乐。
烤肉串吃的差不多了,乔昭悄悄退出了小院,回到了厨房,她准备为两位寿星做些应景的吃食——生辰汤饼。
净了手,乔昭从瓷盆中,取出刚才就揉好的面团。
柔软的面团,被放在撒满干面粉的案板上,乔昭手持擀面杖,快速地把面团擀成厚薄均匀的大大的面饼。
在面饼上撒上面粉后,乔昭又将面饼一层一层叠起来,用刀切成宽若拇指、长约二寸的长条。
本朝素来在生辰喜食汤饼,不仅寿星本人,更是拿设生辰汤饼宴客,因此,乔昭自然做了所有人的份。
切完面饼,乔昭又剥了几棵葱,细细地切成葱花,放入碗中,又倒入盐、麻油,让它先腌渍着。
等到锅里的水沸腾,乔昭把切好的长条面片,像天女散花似的,撒入锅内正开的水中,又在锅内打了两个鸡蛋。
煮着面的水再次沸腾时,乔昭用汤匙舀了锅内的热汤,盛入碗中,冲开事先准备好的葱花、麻油。
瞬间,空气里充满了葱花的清香、麻油的浓香,交织飘飞,香气扑鼻。
随后,开了两滚,汤饼便煮好了,乔昭将汤饼盛入碗中,又取了些时蔬,过了沸水,摆在汤饼之上。
清风与朗月的碗里,乔昭特意各放了一个荷包蛋,为他俩祝贺生辰。
很快,生辰汤饼,便出现在了小院里每一个人的面前。
“大家一起来祝清风朗月兄妹俩,生辰快乐!”
乔昭站起身来,举起了清露,痛快喝下,众人也纷纷祝贺,一同饮下了清露。
刚刚吃完烧烤肉串的胃,再来上一碗软软的汤饼,“无比舒适”四个字,涌上了每个人得心头。
“对了,”乔昭放下竹筷,好奇的问道,“朗月,你与清风校尉得名字,可是有什么渊源?这名字听着很有书香风韵呢。”
“那是!”
没等朗月回答,清风便抢先开口了。
“清风朗月,辄思玄度。从这句话来的。”
咦,乔昭挺着怎么有些耳熟,她在心里默念了一遍,玄度,原来是玄度。
不知是不是喝汤饼有些发热,乔昭瞬间觉得脸颊热热的。
“我们的名字,是依照王爷的名字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兄妹,要誓死效忠,伴随王爷一生。”
朗月目光笃定,她也要抢着完成今日得任务。
“错错错,不对,最后一句错,伴随王爷一生的那是王妃,怎会是咱俩!”
清风眯眼一笑,看向乔昭,“你说对吧,乔娘子。”
朗月也在旁边看着乔昭吃吃发笑,口中不停念叨着“阿兄说的是”。
乔昭有些后悔问这个话题,此刻她只想将清露放在脸颊上冰一冰,去去那突然冒出的暑气。
第54章 乔昭小课堂
这一日, 食肆营业刚结束,乔昭正在迎接台前忙着记账。
忽然一位陌生的二十来岁的年轻娘子,急匆匆进入食肆, 拉起厨娘阿彩便要往食肆外走去。
这位年轻娘子,边走边对阿彩说, “曲三娘家的娃儿喊不醒了, 她家里没人手, 赶紧回去帮忙。”
听到这, 阿彩心想得赶紧回去,正要回头跟乔昭说一声,就听见乔昭说道:“阿彩莫急, 我与你同去帮忙。”
“我也同去。”朗月也应声喊道。
乔昭跟另一位厨娘简单交代了一句,便带着朗月跟随前方二人, 出了食肆。
这曲大娘家也住在开化坊,与这些厨娘们住在一起。
路上, 听了朗月的解释, 乔昭才明白过来, 原来, 这里是玄甲军家属集中居住的地方。
有些玄甲军在漠北依然未回朝,有些虽回了长安,却要在城外大营值守, 只有放假时才能回家住几天。
长安地贵, 李玄度自己出了银钱,为居住在长安的玄甲军家属, 集中置了地、建了房, 也在开化坊,家属们住在一起, 互相也有个照顾。
这曲三娘,也是玄甲军的家属,她的丈夫在漠北未回,平时有事,都与同住姐妹们互相帮衬。
娃儿早上还好好的,一觉起来却没有什么精神,又睡了过去,就怎么都喊不醒。
曲三娘一摸娃儿,浑身发烫,顿时就慌了神,赶紧喊隔壁姐妹去请医者。
阿彩与曲三娘住的最近,关系最好。一行人到了曲三娘住处,看到医者正在给娃儿诊脉。
曲三娘正六神无主,阿彩回来便上前握住她的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