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还是要当歌当酒当撸猫,人生快意之事这么多,何苦为这些个破事劳心费力。
她不是叶氏,叶氏和她,不再有关系。
慈宁宫中孝仁太后心情很好,虽是没在宴席上久留,却也大致知道发生了些什么。
将秦朔叫来后又见自己这个嫡孙回答之间颇有气度,不疾不徐君子之姿,心里更是欢喜。
“唔,今日你也累了,哀家本不愿让你如此劳动,只是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哀家便免不得要提点你两句,”孝仁太后语气温和,面对秦朔当真是一万个满意。
“孙儿谨遵皇祖母指点,”秦朔神色淡淡,不骄不躁。
“上次哀家带你去灵安寺礼佛,倒是发生了些有意思的事儿,”孝仁太后言语未尽,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皇帝今日这番表态,坐下诸侯将相可都看在眼里,你如今旁的都好,身边却无人照顾……”
太后眉眼慈祥,笑眯眯的说道:“若是能在立储之前有位正妃,再好不过啦。”
秦朔站在那儿,身姿挺拔,清朗的少年声色铿锵有力的回荡在大殿中。
“——回皇祖母的话,孙儿已有心上人。”
第232章 势在必得
孝仁太后尚没什么表情,站在一旁的安灵梓倒是神情一怔,不由自主地抬眸望向秦朔。
孝仁太后早就心中有数,如今听得秦朔这样说也不算太吃惊,只是心中有两分隐秘的不快。
天家的人么,讲究喜怒不形于色,历朝历代哪个皇裔的姻缘不是精挑细选统筹打算,岂容得自己全凭喜欢。
秦朔如今位子越发尊荣,居然敢直接说出这样的话来。
孝仁太后指点下颌,略想了一会儿,轻声道:“永昌伯府的嫡女么,身份倒也不错,永昌伯老了,没什么功绩,下面两个儿子倒还得用,日后若能为你所用,必然是一大助力。”
这种衡量货物一般的语气叫秦朔很是不悦,却也不能出声反驳什么,只冷着脸听孝仁太后说完。
孝仁太后终于在心中算计完了,带些遗憾道:“哀家知道了,若是得空,会和皇帝皇后说说的,”
秦朔心上一松,后面的话就有些心不在焉了,勉强打起精神应了几句,太后看出他的敷衍来,便叫人回去了。
可惜夜已深了,秦朔暂时出不得宫,如此好的消息也只能压在心底,待之后见了面再说。
他站在整个帝城最高的地方,面上展露出真正的年少意气风发来,心中有些难以自制的欢喜,身上墨狐的裘皮被冷风吹得毫毛浮动。
只有为着安锦云,才能拨动他心弦一二。
只是一想到宫中风云诡谲,安锦云是个直率赤诚的性子,就要为了他从此只得望见头上这四方天地,便免不了有些难受。
云儿那样娇弱的人,他怎么舍得对方受委屈。
年轻的皇子登高望远,整个盛京的繁荣景象在他眼中一览无余,他的心中激荡起一股势在必得的豪气来。
有朝一日,他要让安锦云同他一起,接受万民朝拜,听得群臣欢呼。
……
天刚刚擦亮,整个盛京尚沉浸在过节的喜意中时,邵安八百里加急,送来了边关密函。
昨夜西楚趁黑偷袭,火烧军中粮草,秦军发现及时,也只抢救回来小半。
又说敌军首领竟是西楚摄政王亲自担任,手段残忍十分枭猛,竟带敌直接闯入秦军阵地,趁乱斩杀数十将领,一时间秦军军心摇动,死伤惨重。
关键时候安御风临危受命,带领自己手下将士及其他已无首领的队伍奋勇杀敌,行使偏将之权重新部署,这才堪堪将西楚敌军赶出邵安地界。
只是西楚始终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秦军士气大衰,镇守邵安的统帅身受重伤,八位偏将被杀,整个邵安城终日被笼罩在冲天血气之中,无数尸体堆叠如山将身下黄土染作赤色。
皇帝得此消息大为震怒,拨动临近一万两千秦军前去支援,又调粮草即刻出发。
邵安的战报一日日送过来,后面却始终不见敌军有异动,似乎这次偷袭就是为了专门斩杀邵安将领。
第七日的时候,皇帝收到了邵安统帅抚远大将军不治身亡的消息。
自天子登基以来,秦国已经休生养息多年,可谓兵强马壮国库富足,只是几万的兵力好调动,适合的将军人选一时却无。
最终只得请了已经赋闲致仕在家的宁毅侯暂任镇远大将军,统领手下十二位偏将,其中就有被新封了忠武将军的安御风。
宁毅侯是孝仁太后的弟弟,秦朔的舅公,今年已经五十有二,曾在先帝在位时侯立下赫赫军功,如今精神还行体力却远远跟不上了,只能做好邵安众将士的指挥调度,稳定军心,至于上阵杀敌,实在是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