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训鹰系统安天下(73)

作者:可不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元伯才微微低头,私语道:“做人要谦虚。”

话音刚落,李奕带着三四个仆从抬进来两株五六丈高的白槐,树根深埋瓷盆中,花枝摇曳处,留下一股清甜的槐香。

“阿姩,这两盆槐树放哪儿?”李奕说着,目不转睛地盯着阿姩的双眸。

“放……后房吧,或廊下,那里有一方苗圃。”阿姩看着两只硕大的盆栽,惊颤道。

阿欢见状,一把扯过李猫,蹙眉道:“今天是阿姩生辰?我怎么不知道?”

李猫揣着胳膊,耸了耸肩,“我也刚知道,不过不打紧,明日补上即可,咱也别抢了人家淮王的风头。”

第25章 离散

阿姩没想到自己刚经营起来的铺子,突然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当日是癸未年六月二十,小暑,她的生辰。

傍晚,店里来了两名市署丞,带着一群坊丁查封了“仙人指路”的铺子。

起先,署丞要求她交出私绘的坊图。

“没有。”阿姩摊开双手。

“搜。”署丞挥了挥袖子,将胳膊搭在柜台上,从阿姩手中拿过账本,细致地查阅着。

署丞为何来此,其中的缘故实然复杂。

辰时,永兴坊的侯卫被一只鹘鹰啄伤了侧脸,起因是一名鬼鬼祟祟的胡商在坊内乱窜,侯卫持刀堵住了他的去路,结果胡商头顶的鹘鹰俯冲疾下,用锋利的喙尖剌伤了侯卫的皮肉。

就这样,胡商被逮捕入狱,经过一番审问,侯卫才知那只鹘鹰来自永乐坊一家名为“仙人指路”的铺子,掌柜的前身是宫中的训鹰师,名唤阿姩,致事后,在宫外做起了引路生意。

胡商回忆道,阿姩的铺□□有十只鹘鹰、十六只鹦鹉,每只鹘鹰可带领不识路的人前往京外的某处地点,这几处分别是东都、北都、南都、幽州、齐州、扬州、魏州、襄州、苏州和越州;而每只鹦鹉又可带人前往城内的不同街、坊、门,甚至是标志性的庙、塔、肆,其中最厉害的一只鹦鹉识得宫中的六处机构,这六处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内侍省、东宫和掖庭,此外,这只鹦鹉也知武德殿和西内苑等地方。

胡商是生意人,对各类信息十分敏感,他昨日入城后,见城门内侧的甬道站着两个举着旗子的少年,旗面上用各邦的语言写着“指路”二字。

胡商随少年穿过几条巷道,道口的树下拴着三匹棕马,胡商一听免费乘骑,毫不犹豫地跟着两个少年去了所谓的“仙人指路”的店铺。

胡商见少年们长相老成、体型瘦小,便放松了警惕,一路紧随其后,少年们身姿矫捷,乘快马在街上飞奔,总能巧妙地避开行人和车马,他们先沿一条长街直走,然后右拐,又是一条长街,走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少年们说了句“到了”,随后收回胡商的马,又沿原路返回。

事实证明,两位少年确实没动什么歪心思,他们诚实地将胡商带到阿姩开的铺子前,做了个“请”的手势。

胡商走近店里,与阿姩坐下聊了一会儿,他说他要去的地方叫扬州,但“扬州”两个字他忘记怎么念了,只清楚记得字形的样子。

阿姩取来一张地图,让胡商照着图上的文字找,胡商盯着那幅绘制粗略的标注图,心生疑惑。

按理说,这种具有明显方位标记的地质图不应私制,更不应堂而皇之地拿出来传阅,可这家店铺似乎不受律令的约束,掌柜对此毫无顾忌。

胡商最拿手的就是记忆各类图形和文字,他细细查看了地图上每处地点的名称,包括图画下方的注释,只用了须臾,便将图上的所有信息存储于脑中,等办理完业务,出店后,他立即从竹筒中抽出纸笔,将那幅地图分毫不差地仿制了出来。

这幅准确而直观的地图,他原本打算私藏用于经商,如今却辗转到了刑部尚书手里,早知如此,他就不白费那番力气仿制了,起码还能落个“无知者无罪”的名头。

胡商口中的“阿姩”,刑部再熟悉不过,这里上了年纪的狱卒,多半与她家里人打过交道,阿姩的父亲上官陌,就在此受过刑罚。

但据胡商的描述,他见到的“阿姩”是个老妇,浓妆艳抹,姿态风骚,说话时尽做出些越矩的动作,不停地摸他的手。

尚书一听信息对应不上,急忙派出侍郎李光良去暗访“仙人指路”的铺子。

李光良身着常服,骑马行至店铺前,正打算穿过街面去与“阿姩”斡旋一番,不料定睛一看,铺子里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舞伎谢蓉儿的母亲,谢秀娘。

说起谢秀娘,李光良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早年间,两人相逢于烟花柳巷,有过一段短暂的情缘,后来秀娘诞下蓉儿,将其托付给自己,谢容儿自小在内教坊长大,师从舞女,常为宫中的王公们表演舞曲,后因《十部乐》之事被太常卿牵连,发配充军,不知路上出了什么变故,让谢蓉儿在妙龄之年殒于世间。

上一篇:如玉下一篇:王爷他“茶”香四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