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凝自然不会拒绝,她和柳明安心意相通,见见家长也是应该的。虽然面对的是冰冷的墓碑,但对于活人而言,总归是个念想。
等离开墓地,二人又去看望了三叔婆。
老人一直把柳明安当做亲孙子看待,知道要分别了,没忍住红了眼眶。
“明安,你有出息,你爹娘在天之灵会欣慰的……自己在外多保重,老婆子等着你衣锦还乡那一天……”
柳明安听着三叔婆真心实意地叮嘱,连连点头应允。
等到二人踏上离村的那条路,柳明安回过头再次看了一眼这个地方。
“走吧。”片刻后,柳明安道。
第85章 乡试放榜,宋茗告诫
十月底,乡试放榜,衙门会在午时贴出公告,中举之人可入内领十两白银。
姜凝和柳明安吃过午饭,悠哉悠哉地走到衙门时,此处已经人满为患,完全不见平日里的僻静肃穆。
“怎么感觉人比考试那天来得还要多呢?”
姜凝看着那里三层外三层挤着的人堆,跟着柳明安站在最外侧,好奇地问道。
“来看热闹的,毕竟四年一度,也算个大事。”柳明安小时候跟父亲来镇上就凑过这个热闹,见怪不怪了。
“那我们怎么挤得进去?”姜凝看着那黑压压的人头,心里犯了愁。
柳明安笑道:“不用我们去挤,放心!”
果然,午时一到,官差拿着一张红底黑字的纸贴到了大门外的墙上,还没等姜凝他们挤过去,就有人高声喊道:“举人有两个,柳明安和吴人杰!”
刹那间,场面一阵骚动,有人大叫,有人大哭,有人嚷嚷着不信,自己亲自挤到前头一看,然后面如死灰地离开。
其中一个看着三十多岁的男人一蹦三尺高,一边拍手一边大笑不止,状若癫狂。
“啊!我中了!我中了!哈哈哈……”
身边那妇人应该是他妻子,闻讯泪流不止,只嘴里激动地说着:“中了,中了,太好了……”
这场面,无端让姜凝想起那篇《范进中举》,心中有些唏嘘。
这时,那贴公告的官差看着台阶下一堆人,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两位举人,请入衙门领银子!”
“我我我!”先前那个高兴得昏了头的男人立马跳着挥手。
人堆给他分开了一条路,他整个人飘飘欲仙,满脸红光地小跑着进了衙门。
“姜凝,你在这里等等我。”柳明安捏了捏姜凝的手,见她点头,也跟着进了衙门。
“哎呀,这个举人这么年轻呐!”
那些人似乎很熟悉先前那个男人,却没见过柳明安,见他走过来,都惊讶于他的年纪。
“是啊,我怎么没见过他呢,是哪家的公子啊?”又有人问道。
“我见过,他不是镇上的,是村里的人,先前还在桥边摆摊卖字画呢?”有人回答道。
“哎哎哎!你一说我想起来了,就是他!真没想到今年出了个村里来的举人啊……”
姜凝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柳明安,心情莫名其妙好了起来。
柳明安进了衙门,被唐书吏引到了公堂前方,宋茗正站在那里,看见他来,指了指桌上的纸:“写个名字,再按个手印就好。”
柳明安照做后,唐书吏将十两银子装入盒中递给了他,并叮嘱道:“里面有盖了公章的官文,可以证明你举人的身份,你带着它到了京城才能参加会试,好好保管,切记不要弄丢了。”
“多谢大人!”柳明安拱手行礼道。
“柳举人不必道谢”,宋茗淡淡说道,随后闲谈一般开口:“本官当日看你状纸,就觉得能写出那样一手好字的人,不会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灵山镇。”
“大人谬赞了。”柳明安礼貌回道。
“你的乡试卷本官也看了,文采斐然,远见卓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你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宋茗定定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眼中有刹那的恍惚,似乎看到了当年那个自己。
“刚才那个吴人杰这辈子考个举人就算到头了,但你不一样。因此本官多嘴提醒你几句,他日入了皇城,春风得意之时,千万不要过早地参与党派之争,装聋作哑,装疯卖傻才是上策,只有先保全了自己,心中那些理想和抱负才有施展的可能。”
柳明安闻言一怔,抬起头看着宋茗,却见他拿起桌上的纸往公堂里去了。
为什么县太爷会苦口婆心跟他说这些?
柳明安百思不得其解,恍然间想起某些坊间传闻。
这位县太爷好像也是才高八斗的天之骄子,但却甘愿放弃了京城的高官厚禄,自请来到宝吉县做县令,一做就是八年,有人说他是因为他妻子,也有人说是因为他想报恩,众说纷纭,不知哪一个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