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穿越之报信人(208)

作者:奥切罗夫人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猜想是不会有结果的,钱青转移思绪,她客气地附和杨奇说:“是啊,这不是什么事儿,您别训他。”同时,她也热情地伸手与金平的女儿和曾外孙打招呼。“两位好,我叫钱青,他是杨奇。金……金老的家书今天就要交到二位的手上了。”在说金平的名字时,她稍有停顿,随即改口给予尊重。

“您收好,这是他当年在滇缅留下的家书。”杨奇从背包里把准备好的家书拿出来,终于交到了它该去的地方。就像是故事要有结尾一样,他说起了这封家书的坎坷‘身世’。

“这是金平在1942年年底写的,也是在那一年的年底寄出去的。这封信经历了两次送寄,第一次是他们的连长去送的,但是半路被日本兵给打死了,就没寄成。第二次,就是金平自己去送寄的。听说是寄成了,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到了2018年又交到了我的手上。”杨奇回忆着那时的情景,他平静地将自己的生死当成故事,讲述给他们听。

听着这封信的背景来由,老妇人颤抖地将信从泛黄的信封里拿出来。她看着父亲的字迹,仿佛就像是看见父亲又站在了她的面前一般。思念的情绪就如同是潮涌,她的眼泪不停地往下落。

信不长,只有一页纸,寥寥数行。老妇人抹去满面泪水,她拿着这份信,哭中带笑,与他们说:“我父亲有两个女儿,一个叫燕儿,一个叫妮儿。我是妮儿,燕儿是我的姐姐。”说到这儿,她像是一个孩子,指着信里的内容高兴地说:“没想到我父亲在信里提了我们俩姐妹,他让我们听母亲的话。”

像是孩童的记忆回到了脑海中,她喃喃自语一般地继续讲:“他就只有我们俩姐妹,我记得他离开北平时,我姐姐说我才只有1个月大。等我父亲从前线回家,我也不过是3岁多。然后就是没几年,我们一大家子人全部都搬离了北京,去了国外。”

“我们找了很多人去打听您父亲的下落,有人说他去了美国,也有人说他去了法国,后来就是找到知情人说他在英国。”钱青好奇这一大家子人到底是个怎样的搬迁史。

“一开始是去了美国,但是我父亲不适应。他看不惯那边的华人,和他们没话讲,也和家里其他的亲眷不对付。”金平的女儿给钱青解惑,把其间的逻辑整理顺畅,道:“我父亲脾气犟,他觉得不对的他就不迎合。然后他就找了一个需要长期在法国出差的工作,紧接着就把我们姐妹俩还有我妈带来了欧洲。当然,我们一家定居英国也是因为他在法国不干了,换了一份要来英国的工作。就是这么一来,我们就在英国一直生活到现在。”

听下来,金平去美国完全就是一个大家族的迁移。这种迁移在建国前有不少,钱青听着从历史里走来的老人说家族过往,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听历史故事一样。她没法说好坏,也没有资格去多说,只能用沉默来表示她的尊重。

“金平是哪一年走的?”比起这一家的传奇历史,杨奇更关心金平。

“1997年走的。”金平的女儿叹气,她遗憾地说:“我记的很清楚,那年夏天香港回归,他在家里和我妈说他要好好地活着,要亲眼看到澳门回归,台湾回归。其实那个时候他已经肺癌晚期了,我们以为他会坚持一下的,没想到那年秋天他就走了。可以说,他是带着遗憾走的。”她的眼泪在眼眶不停地打转,哽咽地继续讲:“所以,澳门回归的那天我妈就要求我和我姐把家里那口子,还有孩子全部都带去给我爸扫墓,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年轻的时候倔强,到老了还是这个脾气。杨奇了解金平,心里生出了敬佩。“等台湾回归的时候我也来给他送一束花吧。”他带着真挚的笑,与金平的女儿提议。

“好啊,你来!”老妇人爽快应下,并说:“你来了就住我家,我们一起去看他,我想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她举起手里的信,然后指着杨奇,感谢地说:“你把他的东西跨越万里送到我的手上,他知道你这样帮他,他会很开心能有你这样的年轻人来给他送花的。”

他们之间的关系何止是送信这样简单?钱青看向杨奇,她知道他有不能说的话。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他要做的事,这已经很圆满了。

“好,那就说好了啊。等台湾回归了,我和杨奇就马上订机票来伦敦,到时候您可别嫌我们麻烦。”为了满足他的想法,她愿意附和他。

“不麻烦,我外婆最喜欢招待同胞了。”金平的曾外孙替他外婆发言。他取过老太手里的信,小心地替她装回信封里,并放到他随身的包里收好。同时,他掏出手机,一边操作一边说:“我们加个微信吧,到时候你们来了就和我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