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不知是不是为了让夏令营的体验感更好,在从伦敦去往利物浦的这段行程里,地接并没有安排大巴车,而是给了他们一人一张火车票,乘坐维珍的特快火车前往。
学生的反馈暂且还不清楚,但作为带队老师的杨奇,他对于这次坐火车的体验倒是赞赏有加。
看着窗外的风景从英格兰南部逐渐往北部变化,他一边喝着火车上售卖的红茶,一边与同排的钱青以及杜光,说:“这越往北走,越能感觉到老牌工业化国家的影子。虽说有牛有羊,不过,核心还是工业。”
“工业肯定重要,不然老毛子拼了命地发展工业是为什么?”杜光瞄了一眼窗外,他的感受没有杨奇深刻。
杨奇的深刻感受里多少夹杂了民族情结,回想大英帝国的璀璨侵略史,再看看如今香港澳门的回归,他只觉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这条路走得实在是不容易。思及此,他不禁感慨党派立场在民族大义面前实在是渺小。作为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甚至是尸骨埋在何方,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是华夏子孙。
“杨老师是民族情感上头了,这会儿正想着奋发图强,归国建设华夏呢。”钱青了解杨奇,知晓他这一趟英国夏令营的感触恐怕是他们GB这一行人里最深刻的。当然,她能理解他,毕竟杨奇穿越来的那会儿全世界都还在WW2呢。
杜光是真没理解到杨奇的心理,他顺着杨奇探究的目光,眯眼瞧着窗外,实在看不出英格兰北部的大农村有什么好看的。可能,还是他的党性不够吧。他啧啧嘴,笑着吐槽说:“欧洲都长这样,就和新疆那边其实差不多。”
也许是这么说显得他挺没有社会主义精神的,他咳嗽了一下,认真和杨奇建议道:“那什么,GB算是外企吧,没有组织员工入党的条件。杨老师要是真想为人民服务,你去街道办事处问问入党的事情。再不行,就趁年轻,考个公务员,弄个铁饭碗也不错。”
哟,杜光这是在劝说1942年来的远征军入党呐!钱青看着这一幕,觉得还挺具有历史性震撼的。瞧着杜光一本正经地拉杨奇入党,她笑着问:“杜老师,您是党员吗?”
杜光摸了摸鼻子,尴尬笑说:“我么……算是预备党员。”话音一落,他就立即反问钱青,问她是不是党员。
说到党员这事儿,钱青可是骄傲了。她清了清嗓子,仪式感十足地回答:“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入党了,还是入党积极分子呢!”
瞧她嘚瑟的模样,杨奇能想象到她读书的时候有多优秀。当然,自家媳妇优秀他着实也跟着沾光骄傲。由此,他不禁暗想,他穿越到了现代如今也算是有了一个大学学历,要是不入个党,这实在是说不过去。回想刚刚杜光说的,他默默在心里记了下来。
英国不大,英格兰则更是。一通所谓的从英格兰南部穿越到英格兰北部的行程,火车只用两个半小时就能到。
中午时分,随着火车缓缓驶入LIVERPOOL LIME STREET,终点站即将到达。
“都到齐了吧,现在先跟着地接老师去吃午餐。吃好午餐后,下午去语言学校办理登记和分班。”杜光掌握着行程节奏,他作为主要的领队老师,大方向几乎都由他来掌控。
钱青和杨奇依旧是老规矩,跟在大部队的最后,做殿后工作。
由于是借着工作来的英国,他们俩从8月4日到达利物浦开始就一直在忙学生的事情,想要去曼城的计划也在被一拖再拖。眼看着一周语言班的课程快要结束了,他们在5天后的傍晚,决定忙里偷闲去一趟曼城。
鉴于利物浦距离曼彻斯特并不算远,钱青带着杨奇选择坐火车去。十几二十分钟的车程,就像是上海去苏州差不多,他们没花费多少时间就到了。
“老华侨是在火车站门口等我们呢?还是说,他在车站里面?”钱青下了火车后,她便问杨奇有关于陈山桓所说的那个知情人和他们碰头的地点。
老华侨的联系一直是杨奇在做,就在今天出发前,他还和对方微信联系了,并且将他们这一班的火车信息也给到了对方。他拿出手机,翻看微信记录,回答道:“他说他就在火车站门口的便利店等我们。”
火车站门口的便利店?
钱青在出站后有点儿疑惑。透过密集的人群,她观察四周的商铺,发觉周围有WHS,也有CO-OP,这都算是英国的便利店。不等她问,一个带着棒球帽的老人从WHS门口向他们挥手走来。
“是钱小姐和杨先生吗?”老人脱下帽子,他满面笑容地伸出手。
杨奇握上老人的手,他赶忙打招呼说:“您是李老吧。”对比对方的微信头像,眼前的老人应该就是陈山桓介绍的知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