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他读遍圣贤书,在少女面前,也会觉得自己见识贫瘠。
临近乞巧节,景县城的百姓更加确信今年官府不办节日的传闻,要不然怎么还不装点街道?还不摆放花灯?
难道只能自娱自乐了吗?
猜疑、不满、无奈的议论此起彼伏,舆论渐渐陷入消极。
苏紫萍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失望声越大,乞巧节当天的惊喜度就越高。
果不其然,节日当天,天刚蒙蒙亮,景县城就炸了——
几乎一夜之间,全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单调空洞的街巷都吊上了花灯彩带,有栩栩如生的兔子灯,造型逼真的喜鹊灯、玲珑别致的织女灯…更多的是圆柱型纱灯,其上绣有精致的芙蓉、牡丹、荷花等图案,精妙绝伦。
移动烧烤车更是各就各位,烟火气息隔着一条街都能闻见。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大街小巷飘扬的横幅标语——
和心上人吃烧烤,十个铜板吃到饱!
天不老,情难绝,请她吃烧烤,永把同心结!
问我爱你有多深,苏家烧烤一百分!
红色横幅跨越街道,被系在两端的树杈上,其上的烫金大字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每一条右下角都注明“苏家酒楼乞巧节”的落款。
不少人站在横幅下,不认字的问认字的写的是什么,认字的则纷纷猜测此等好字出自哪位大家的手笔。
氛围渲染到位,热烈势不可挡。
百姓们这才恍然大悟,乞巧节不是不办,而是换了人办。
这时又有消息放出来,说是今年官府治理河道资金紧张,苏家酒楼向官府施以援手,独家承办了今年的乞巧节。
一时间民众对苏家酒楼的好感值达到了顶峰。
俊男靓女奔走相告,将早已压入箱底的漂亮衣服又取出来,待到天刚擦黑,就迫不及待游街赏玩,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烧烤。
“快去抢乞巧套餐!晚了就没了!”
“听说套餐很划算,能省一半钱!”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数不清的花灯在月色下流光溢彩,宛如晶莹剔透的夜明珠,将街巷照得如同白昼。
除了苏家酒楼门外的烧烤摊,分布在六街三市的烧烤车也都挤满了人。今年的七夕,烧烤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
欢歌笑语,笙歌阵阵。放眼望去,青年男女,老老少少,几乎人手都拿着苏家的烧烤,乞巧套餐更是供不应求,不到一刻钟售卖一空。
其他各种类型的烤串同样卖的火热。有的甚至以男子能不能为心爱的女子买到烧烤作为衡量爱情的象征。
苏河政彻底服气了,脸上的褶子笑成一朵花。他的女儿,青出于蓝胜于蓝,比他创办酒楼那会儿出息多了。
此时他还未意识到,因着女儿的巧思,日后景县城的乞巧节新添了一个习俗——如果接受对方的示爱,那就吃下对方送的烧烤。
管家瞧着苏河政高兴,由衷地感叹道:“小姐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只待姑爷金榜题名,您老就等着享福吧!”
苏河政登时变了脸色,眉梢的喜悦一扫而空,嗤之以鼻道:“金榜题名?就凭他?”
管家不敢苟同,指着街边花灯之上的烫金横幅,“您看,姑爷的字啊,就是在景县城也找不出第二个,这种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料。”
“字写得有什么用?绣花枕头罢了。”苏河政仍是一脸不屑。像是想起什么,忽而板起脸来,“萍儿呢,不会和那小子逛花灯去了吧?”
管家四下环顾一圈,茫然道,“刚才还帮着烤串呢。”
苏紫萍哪里顾得上看花灯,她提着灯笼,正匆匆往后院赶去。
“霜儿,小顾真的一个人在后院?”
“阿四亲口说的,说他揣着一摞东西,鬼鬼祟祟的,生怕被人发现。要我说啊,指不定偷了什么宝贝往土里埋呢!”
“我不信。”
苏紫萍摇摇头,脚步更快了些。
乞巧节大获成功,顾南言的题字功不可没。她迫不及待想要与顾南言分享喜悦,却左找右找不见人,问了家丁,才知道往后院去了。
后院都撂荒了,乌漆麻黑的遍地蚊虫,去那里做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第17章
后院的木门只剩半扇,摇摇欲坠的,仿佛来阵风就会倒。门口杂草丛生,青苔厚厚一层,苏紫萍将灯笼放低,和霜儿手挽着手,借着微弱的亮光,小心翼翼地跨过台阶。
绕过前方的影壁,远远的看见一簇火光。火苗四溢,映照出一张模糊的脸,看上去颇为诡异。
霜儿刚要大喝,苏紫萍赶紧捂住她的嘴,随后手指放到唇边作嘘声,轻轻地踩着草皮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