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才刚吃饱饭……”
“澶州好不容易度过了这个灾……”
“我们向皇上请愿,让王爷留下来……”
“留下来吧王爷……”
一群人七嘴八舌,柴桑看着他们的眼睛,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如果可以,他也不想走,他在澶州两年多,走遍了大大小小的乡县,踏遍了多少的山川河流,和全澶州的百姓耗尽心血与灾难抗争,亲眼见着他们日子一点点好过起来。
两年多了,他对这个地方太熟悉了,甚至对院子里的一块石头、一棵树,都有了感情。他也不想走,可他不能不走。
有人在抽泣,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上了年纪的人才最伤心,一辈子了,他们在澶州活了一辈子,深知每一个新官的赴任,对他们而言都像是一场赌,十赌九输。
“大家回去吧。”良久,柴桑才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悲伤的情绪依旧在无尽的蔓延和渲染,没有人挪动脚步。
“大家回去吧。”围在柴桑周围的人,一点点散开,给柴桑留出了缝隙。
“回去吧。”柴桑挥挥手,上了马。
依旧有人哭泣着,却渐渐让开一条路。
柴桑坐在马上,拽着缰绳的手却无论如何都使不上力。
他被眼前的场面感动,也被当下的情绪感染,他迈不出步。不是他对澶州有多重要,他做的很有限,百姓的挽留让他心酸。他第一次当地方官,没有丝毫经验,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然而他,何德何能。
他又下了马,分不同的方向,朝着四周的百姓深深行了几个礼,之后对着百姓说:“会好的,都会好的。”
此去,愿他能不负深恩。
城里的百姓一直跟随着柴桑的队伍,一路送到城外的十里长亭,像送一位远行的亲友。
长亭里,有人置了酒,杯酒下肚,柴桑望着澶州百姓,道了一声珍重,而后踏上新的征程。
此后,他这一生纵马行舟,走过无数的地方,却从没忘记过澶州。
九歌骑在马上,领略过一路的风景。此去前路,不可预知,只朝前走,莫回头。
第28章
来不及将众人安顿,柴桑一到开封,便直奔皇宫。
上一次来这里,还是两年前,他远远看见义父坐在大殿之上,看见了他,远远地迎了出来,而后就是义父即位、他受封、成婚、辞别……这个地方对于他而言,十足陌生。
郭玮见到柴桑很是开心,从方才听到柴桑进了宫,他就高兴地放下了奏章,吩咐宫女准备茶水和果子,他们父子俩确实好久没见了。
“桑儿,你终于回来了。”郭玮还是像之前那样,看见柴桑就迎了上去。
“义父。”两年了,柴桑看着扶着他的手臂在细细打量的义父,两年未见,怎的义父就苍老了这么多,须发皆白,眼睛里都是疲倦。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郭玮嘴里念叨着。
“玉娘和孩子呢?”
“她们先回王府安置了。”郭玮点点头,后又说道:“明日一定带她们进宫来,我还没见过历哥儿呢。”
“是。”柴桑应着,扶着郭玮坐下。
父子俩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不一会儿就到了晚膳时间。郭玮留下柴桑用膳,宫女端上来两碗汤饼。
“尝尝。”郭玮端起碗向柴桑示意。
柴桑夹起里面的面片放到嘴里,对他来说,煮的有些软了。
一碗热腾腾的面片下肚,柴桑额头起了些许微汗。又坐了一会儿,便出了宫。
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有些微凉,却没有寒意。柴桑打马走在街上,街边酒肆不时飘出阵阵酒香,耳边充斥着推杯换盏的吵闹声。
此刻他什么都没想,心里格外的轻松,路过不知谁家的后宅,有桂花的香味透过院墙溢出,“冷落无声湿桂花”,他突然想起这句诗,还有后面的“不知秋思落谁家”……
他突然想起,澶州的府中,树下还埋着两坛桂花酒,来的时候忘了带上。
这不是九歌第一次来开封,只是儿时的记忆湮没在岁月里,不属于她。晚饭过后,她一个人在后院里四处走着,这是早已养成的习惯。虽然对晋王府不熟悉,但是她白日里走过,不至于迷路。
柴桑回到王府里,正好迎面撞上了四处闲逛的九歌。
九歌被突然蹿出的人影吓了一跳。
“是我。”柴桑一出口,九歌才安心下来。
夜里的王府很静,柴桑清晰地听到九歌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又不带灯笼。”话一出口,柴桑心头涌上一种熟悉感。
“是王爷神出鬼没,每次都吓到我。”
“是你心不在焉吧。”柴桑回击到:“又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