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卿踏月来(146)

作者:西来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好!”柴桑笑得合不拢嘴,一把抱起锦席上的云霁:“看来霁儿以后要做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女将军!”

那短剑分量不轻,又是精铁所铸,九歌怕她伤着自己,便想拿着别的玩具去换,结果短剑一离手,霁儿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莫非霁儿是白虎星下凡?”林沐开玩笑地说。

李鸢一脚踩在他脚面上:“胡说什么。”

众人说笑了一番,各自散了。

回到家中,换过衣服,南昭容和张婉在家中闲坐着。

“那老道的事,怎么没见你和陛下说?”张婉倒了杯茶,送到了南昭容面前。

她说的是今日早些时候,他们去往皇宫的路上,突然一名老道出现在路中间,拦下了正在行驶的马车。

当时他二人都没下车,老道走到马车旁,从袖口掏出一张纸递给南昭容:“烦请将军转交陛下。”

“今天是什么日子,陛下难得高兴,哪能用这神神叨叨的事坏他兴致。”南昭容手里捏着那张纸,在指间慢慢地揉搓。

那老道张婉不认识,他可是见过,当年第一次出征泞南时,在翰城外扎营,这老道便前往军营求见过柴桑。

如果他没记错,那道士应该是自齐云山而来。

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他竟然又出现在京城。

只是,南昭容回想着纸条上的四个字,他为什么一直纠缠柴桑呢?

国子监重开,谢徐安功不可没。

霁儿渐渐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离不开娘亲,九歌的身体也恢复的差不多了,便寻了个日子,专程前往国子监拜访谢徐安。

“姑娘来的正好”,谢徐安和九歌一左一右,在国子监中闲逛,谢徐安突然停了下来。

“姑娘知道,经义课程是国子监的重中之重,只是国子监,至今还缺一名讲授《礼记》的夫子。”

九歌笑了笑,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谢祭酒可是看上了谁,不好出面去请?”

谢徐安笑着摇摇头:“听闻姑娘当日以《礼记》驳斥孙怀安,不知国子监学子可有幸,请得姑娘前来教授?”

这倒是让九歌吃了一惊,她于《礼记》也不过是泛泛读过,并不精通,那日对上孙怀安,也是脱口而出,让她在那么多学子面前讲述,她一时心里还真没有底。

于是便开口谢绝了谢徐安的好意:“非是托大,只是晚辈才疏学浅,怕是难以胜任,开封人才济济,祭酒还是另择他人吧。”

谢徐安也不再相劝,两人又聊起别的话题。

只是过了几日,柴桑散朝回来,一进门便说:“看来谢徐安请不到你,是决不罢休。”

第75章

“怎么了?”九歌接过他脱下的朝服,挂在一旁。

“他今日在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举荐了你。”

柴桑的话倒是让九歌吃了一惊。

那日她拒绝谢怀安的提议后,他并未多言,她还以为此事就此作罢,没想到他今日会在朝堂上再提。

“他大概是真的中意你。”柴桑继续说:“这么多年了,从未有人在朝堂上举荐过你,即使他们心里清楚,你可堪大任。”

“因为我是女子。”九歌直言不讳。也正是为此,她和柴桑的关系不管怎样变化,她心里对他始终怀有一份知遇之恩的感激。

“而且他今日上朝举荐了你,背地里一定会有人骂他媚上。”柴桑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是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谢怀安欣赏她的才学和秉性,柴桑希望她能够坦然接受这份欣赏。

“可是我于《礼记》,真的算不上精通。”九歌心虚地说。

“你可是赵九歌,堂堂赵九歌,也有畏惧的时候?”

柴桑这话一出,九歌知道这差事她非接不可了,还是柴桑了解她,她一向最受不了别人这样激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里,九歌终日捧着本《礼记》,从天亮读到天黑,翻箱倒柜找出来的赵珩生前做过的笔记,都快翻烂了。

柴桑批完手中的奏折,见九歌还在灯下伏案看书,这样认真的她,倒是很久没见过了。

他坐到了她的对面,托着腮看着她全身心都投入在纸上,全然没觉察出他的存在。

他曾以为天赋异禀加上家学渊源,铸就了她满腹的才学。

如今见她这样,才在心中猜测,她五岁随赵珩离京,之后固守在安乐谷的那十年里,她是不是一直像这几日一般,抱着那些书反复琢磨。

时至今日他才明白,她对那些学子的哀叹、恨铁不成钢,从澶州到开封,对开办书院一事的执着,不仅仅是因为赵珩的官场受挫、怀才不遇,也是因为她本身,也是一个读书人。

“睡吧,别把眼睛熬坏了。”柴桑从她背后,拿掉她手中的笔,半劝半搂地将人从榻上赶下来。

上一篇:临高台下一篇:彬彬无礼 冷漠如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