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闯海人”见此,纷纷点头道:“姜老板做的美食总是能让人想起家乡的味道,我们漂洋过海来到这里,能吃到家乡的美食,心里没那么孤单了……”
姜雨禾闻言,心里涌起一股热意,她做美食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赢得名气、赚得金钱,而是得到食客们这样的称赞——她的美食能够治愈人心。
......
晚上夜市结束后,黄美拎着一袋海城馅饼回到了家。
-
“黄姐下班了啊?”
“今天工作累不累啊?”
村里人看到黄美回来,顿时热情地朝她打招呼,眼里都是羡慕。他们知道黄美突然转了运,被镇上的饭馆招去做工了,听说那个饭馆很有名气,老板人又好,工资肯定少不了。
黄美朝村里人打了声招呼,便朝家里走去。
她离开后,村里人又窃窃私语起来,“唉,你们说黄美她有什么能耐?不是本地人,又没有文化,看着也不像是会来事的,那饭馆老板怎么就招了她做工呢?”
“唉,就是啊!她也不见得有多勤快……”
黄美不知道村里人正酸溜溜地议论自己,她提着吃食快步走回了家,“爸、妈,我回来了!”
“回来了啊?路上没什么事吧?”老太太担忧道。儿媳妇每天都得晚上十点多才下班,她一个人走夜路回家,实在让人不放心,自己本想让儿子去接她的,但她又说儿子身体不好,不用他接送。
“没事,现在治安好着呢!而且我有一段路和庆霞妹子同路,可以作伴,她还骑自行车载我。”黄美说着,拿出了海城馅饼,“这是姜老板给我们员工的。”
“又给你们派吃食了?你们老板真是好人啊!”老太太感叹,这些天她已经习惯儿媳妇时不时从饭馆带些吃食回来了。
“这是海城馅饼?”老伯则好奇地问,“辽省的海城馅饼?”
“嗯,姜老板说是辽省的著名小吃。”
“辽省啊!”老伯眼里闪过一丝怀念。
黄美和她的女儿丫丫好奇地看着他,爸(爷爷)怎么这副表情?像是有点难过似的。
老太太解释道:“老头子没跟你们说过,他是从辽省过来的。”
“辽省?爸,怎么之前没听你提起?”儿子诧异。
“唉,没什么好说的。”老伯叹了一口气,当年家乡闹饥荒,他跟村里人出海捕鱼,却遭遇了海潮,醒过来时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后来几经周折,流落到海岛。海岛闭塞,等他赚够了钱,千里迢迢回到家乡时,却发现再也找不到家人的身影了,或许他们已经饿死了。这是他心底永远的痛,除了妻子,他谁也没告诉。
村里人只知道他曾经出海当过渔夫。
老伯沉默地拿起一块海城馅饼,细细地咀嚼起来,那鲜香的口感、熟悉的味道,让他不禁热泪盈眶。一晃几十年了啊!想不到他有生之年还能尝过这种家乡小吃。
小时候弟弟最喜欢吃这种饼的了,那想吃又舍不得吃的样子,让他心疼,于是他骗弟弟说,蘸着白糖吃更好吃,让弟弟别舍不得。其实那个时候白糖是难得的贵价物……直到他出海消失,弟弟都没吃过白糖。
这样想着,老伯站了起来,佝偻着身子去厨房拿了一瓶白糖出来。
“咦?难道辽省那边吃这种馅饼都是蘸白糖吃的?”黄美惊讶道,“今天饭馆里来了一个老人家,他也是这么吃的。”
老伯手一僵,急切地问:“他多大年纪了?鼻子上是不是有颗痣?”
海城馅饼根本没有蘸糖的吃法,馅饼本身是咸的,谁会蘸糖呢?又咸又甜都成什么怪味了?当初他是为了哄弟弟别不舍得吃,才故意编造这种说法而已。这个世上,除了弟弟,没有人知道这种吃法!难道是弟弟来找他了……
老伯希冀地看着儿媳妇。
黄美觉得公爹的反应很奇怪,但还是回忆起那个老人家的外貌,“他大概七十多岁了吧?看着挺老了,鼻子上好像没痣啊!”
那个老人家的脸黑黝黝的,布满幽壑,她看不出来有痣。
老伯闻言,失望地垂下头。他比弟弟大了8岁,如果弟弟还活着,今年也只是60岁出头,怎么会是70岁呢?是他痴心妄想了。当年的饥荒闹得那么严重,他的弟弟怎么可能还活着……
老伯心里悲痛,然而下一秒,他听到儿媳妇说,“对了,那个老人家和爸你一样,也是姓梁的,说是从辽省那边过来寻亲的……”
他瞬间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一双浑浊的老目急切地盯着黄美,“他……他是不是说来找哥哥……”
“咦,是啊,爸,你怎么知道?说是他哥哥小时候家乡闹饥荒,出海找吃的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