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是朱棣次女,但很是受宠,和汉王朱高煦的关系甚好。
这一点,让朱高炽十分不满意。
她和张氏倒是没什么龃龉,可夫妻一体,恨屋及乌,张氏对这个小姑子感情倒是也一般。
张太后佯装不知,惊讶道:“竟有此事?”
“皇后也太不像话了,林氏是妹妹的儿媳妇,那便是咱们皇家的亲戚,她应该和善相待才对啊。”
“妹妹你就放心吧,今儿林氏但凡破了点皮,我这个当婆婆的,定然会好好说说皇后的。”
“虽说外甥是远了一些,但到底也还是亲戚啊,对待亲戚应该和善,怎么能动辄给脸色瞧呢?”
听着张氏像在说皇后不对,可有耳朵的人都能听出来,太后这是在说长公主没有管好自己的儿媳妇,不该给皇后娘家嫂嫂难堪。
永平公主也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会听不出来?
她脸色青一阵、白一阵,跟个调色盘似的好看的紧。
最后还是只能咬咬牙,顺着张太后的话说自己的不是。
她心里多少有些凄苦,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若是爹还在,自己又怎么会受这股子气?
张氏见她态度还算诚恳,语气也不由地温柔了些。
“月贵妹妹,不是嫂嫂说你,你挑儿媳妇的眼光也太差了些,连当朝皇后的嫂嫂都敢讥讽,也忒轻狂了。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孩子犯错,若是咱们当长辈的不罚,还给他们擦屁股,那她们便更不知对错了。
将来,若是我们死了,没有人再护着他们了,他们该怎么办,那你儿子、孙子辈可就有的苦受了。”
老朱家子嗣旺盛,朱瞻基现在又把自己的兄弟们放在京城,不去就藩了。
将来一块砖从紫禁城丢下去,便能砸中皇亲国戚,谁还有空搭理你啊?
你若是再得罪下一任太后,到时候子孙的荫官都够呛。
永平公主赔着笑脸,又客客气气地说了许多好话才道。
“嫂嫂,你知道我嘴笨,不会和晚辈打交道,还请嫂嫂怜惜。”
第265章 永平公主
她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长辈,拉不下脸对侄媳妇说好话,那有失尊严,这才希望张太后能帮自己。
张太后却道:“那不打交道就是,晚辈的事情,便让晚辈自己去处理,要不妹妹留下来用个晚饭?”
你自己家的事,凭什么要我帮你?
最后一句话,张太后显然是送客的意思。
永平咬咬牙,到底没好意思厚着脸皮留下来,从仁寿宫出来后,便径直出宫,头也不带回的。
侍女小心翼翼地道:“长公主,要不咱们再去和陛下说说。”
怎么说,长公主也是陛下的亲姑姑啊。
长平摆摆手:“你瞧太后那样,明显就是和皇后商量好的。”
“我那大侄子最孝顺他这个亲娘,同皇后的感情也很好,我去找他,也不过是自取其辱。”
她还没笨到那个程度,也罢,让儿媳妇受些教训也好。
可惜了,当年赢的不是二弟,若是当太后的是二弟妹,自己便绝对、绝对不会这么憋屈。
只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她也只能祈祷儿媳妇以后能聪明些,别一天天地给自己找事。
景舒用过午膳,便美美地歇了一觉,然后就开始拨算盘,教儿媳妇宫务。
待天色都黄昏了,才想起还有十几位,一整天没用膳的夫人们呢。
她想了想,懒得再去露面,干脆便让人叫诸位夫人们自行回去了。
“蕊初,你同那位甘氏说,就说本宫说的,好歹是贵眷,说话做事不能太刻薄,对待庶女要慈爱。
不可动辄打骂,更不可克扣衣食,这是下等人家才会做的事情,让她自己好自为之。”
胡善围说的好,那么多贵族,谁家没点见不得人的私事?
你敢嘲笑我嫂嫂,我就敢让大家都嘲笑你那点见不得人的事情。
蕊初笑着道:“是,臣这便去。”
待蕊初下去以后,太子妃问道:“母后何不出去见见,亲自教训,总比让旁人去更解气。”
“怎么会?”景舒摇摇头,笑道:“让人最难受的永远不是打口水仗,而是忽略她,漠视她,瞧不上她。”
“你还得过的比她好,权力比她大,让她生气、憋屈、想抓狂,却又不敢表露出来,让她害怕被报复,转而对你摇尾乞怜。”
“我敢断定,这十几家人,今儿晚上一个也睡不着。”
当然,胡家也别想睡,那想登门道歉的人家就得排老长。
太子妃表示受教,以后若有机会,她也得这么干。
第二日,景舒便得知,林氏回去就被永平公主甩了几巴掌,脸肿的老高,瞧着近日是出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