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乱入我中原,改我中原律法,蛮夷只知掠夺,不知礼义廉耻,此等不要脸的律法早该废除,说得好,说的妙。”
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不是掠夺又是什么?
别扯聘礼,正常嫁娶,古人的嫁妆,一向是聘礼的好好几倍。
而且聘礼多是大雁和各地的土特产,桑麻织物,绩罗绸缎,茶叶等物,金银珠宝少之又少。
而且,更重要的是什么?
夫家把妻子好几倍的嫁妆,全部归为己有不说。
还不许儿媳妇赡养父母,甚至儿媳回娘家还得看你脸色准许,才可回家看望自己父母。
你呕心沥血养个闺女,不能给自己养老也就罢了,还不能随时见着,那他们的付出有什么意思呢?
这么下去,父母只会越发觉得,养个女儿没什么用。
还不如养大以后,多要些聘礼,免得到时候回不了本。
所以,景舒觉得,这个规矩一定要改。
只有嫁妆给到女子手上,民间才不会兴起那么强烈‘卖女儿’的风气,普通人家也不会越来越难娶媳妇。
朱瞻基仔细看了奏疏,又想了想妻子的话。
“其实,你们说的有道理,只是变法不是小事,再等等吧,希望老天怜悯,能赐给大明一位如商鞅般的人才,我必感激涕零。”
其实,元朝的律法,并不单只婚姻嫁娶这项不合理,其中还有不少不合理的律法是为大明所继。
朱元璋虽然改了许多,但他不是神,许多细节不一定当时便发现,或者发现,当时的官员不同意改,被老朱暂时搁置的情况都是有的。
既然要改,那便得一起改。
自古以来变法没有好下场,他得在自己死之前,把这些事情给了结,不能把问题留给锦儿啊。
第233章 薅羊毛的快乐
景舒见他上心,也就不继续啰嗦,心里开始琢磨起。
今年化妆品,应该怎么弄噱头才会卖得更好。
比起令人头疼的政事,她还是更加喜欢薅人羊毛的快乐。
“今年的胭脂,好像更香,更细腻一些,这味儿闻着倒是舒服,只是不知是什么花的香?”
景舒拿着新做出的胭脂,给张太后试妆,才刚上脸呢,就收到了张太后的五星好评。
她笑道:“是百合花儿,儿媳妇特意让人去西北寻回来的,这花稀奇,就连金陵都没有呢。”
早几年,她便让人去找稀奇的花。
因为普通花儿的味道,大家都闻腻了,没什么好遗憾的。
但若是没见过的东西,那可就值钱了。
粉研磨细些,盒子精致些,便能成为贵女们的心头好。
闻言,张太后秒懂:“这么稀罕的物件儿,你准备卖多少银子?”
现在铺子里的胭脂,最好的一吊钱,而新品,景舒准备卖两吊钱,贵是贵,但是对有钱人家不算什么。
想想现代五六千的面霜,这才哪到哪儿啊。
“还好你是我儿媳妇。”张太后扬了扬手中的胭脂盒,笑道:“不用再花钱去买,否则啊,我可得心疼死了。”
宫里也有专门做胭脂水粉的,可是不管怎么做。
她就是觉得,没有儿媳妇做的精致好用。
付出得到好评,景舒笑弯了眼。
婆媳两人又接着,把剩下的新品都试了,不知不觉便到了黄昏。
等孩子们请完安离开,张太后又拉着她给自己画花样子。
“前几日,你给凌薇做的,那几身衣裳样子看着很是新奇。
你给我也画几身别人没见过的花样,下个月给汉王妃送行,我也好穿呐。”
自己年纪虽然比韦氏大了,但她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碾压嘛,一生要强的太后娘娘怎么能输呢?
这一画,便画到亥时,到小朱都来仁寿宫接人了。
张太后才肯放人走,还不忘埋怨儿子。
“让你媳妇晚些回去又能怎样,日日待在一处这么些年了,还待不够?
瞧你这点儿出息,行了,赶紧滚蛋吧,看着你便碍眼。”
反正,明日儿媳妇也要来请安,还能继续给自己画花样子。
朱瞻基给老母亲赔着笑脸,说了好些好话才拉着景舒离开。
刚出仁寿宫门,他脸就垮了下来。
“天都黑了,还不着家,不是说好了今晚给我做那什么手撕鸡。
结果别说手撕鸡了,连个鸡屁股,我也没瞧见。”
景舒这才想起,早上迷迷糊糊答应过小朱晚上给他做饭。
谁曾想看到新品,太过于高兴,就把这事给忘了。
“对不起,我明天给你做,行了吧?”
她现在累了,得赶紧回去歇息。
小朱:“我劝你好好说话,什么叫行了……吧?敷衍谁呢?”
晚上入睡前,小朱看着妻子,忍不住起了些不可以说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