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又因为此事二人闹得很不愉快,他怎么出去转了一圈就想通了?
但见他终于愿意听话,林璟心中激动,并未深究许多。
他突然老泪纵横:“为父等了这么多年,你总算明白了为父的心思。我知你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人活一世,怎可遗忘过去?怎可轻易放下过去的人?你娘的孤苦,我一想到心中便痛的很,痛极了!”
其实对于母亲的记忆,林铮完全是一片空白。
但他见林璟激动的泣不成声,只好安慰道:“母亲希望我陪着您,也是想最后给您一些慰藉吧。”
“对,对,铮儿,你是个好孩子,你放心,我不会让你的母亲这么不明不白的含冤而死,我一定要替她复仇!她给你取名铮儿,想必也定是不甘心的,我要把她的一切都给你争回来!”
林璟不再语无伦次,面色逐渐坚毅。
对于这些,林铮不知听了多少遍。
他自幼背负替母报仇的重任,其实他也并不清楚,这到底是母亲的临终托付,还是林璟的一厢情愿。
他只知道他没有一日活得轻松。
他必须得是个优秀的人。
林璟对他的管教十分严苛。
别人家的孩子学会一分,他便必须得学会三分,无论寒冬酷暑还是节日生辰,他从来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在的过。
他想练武,想征战沙场,想做个自在的战士远走天涯,过着不知明日身在何方,是否还活着的日子。
林璟却觉得他得会权术,他得读经史,别人会的他必须要会,别人不懂的他也得知道。
他从没有体验过母亲怀抱的温暖,却要背负着她的命运活下去,他本觉得不公。
既然他不该存在,何必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可是这次去了江宁,他阴差阳错地结识了那个每日都活得利落洒脱的姑娘。
他见过她恣意张扬的笑容,见过她伶牙俐齿的聪慧,也见过她不惧命运把控的通达无畏。
他被那个骨血中都饱含着热情的人感染了,他突然觉得活着也没什么不好。
虽然他曾告诫自己远离她,但又总是不受控制地把视线放在她的身上。
那就这样下去吧,如此好像也还不错。
或许还有明日,还有明日的明日。
林铮的心中突然蹦出了这个念头。
第十二章 家训的另类利用方法
京城近郊,是声名显赫的皇家书院所在之处。
宋国尚文,人人以文为尊,因而读书人的地位极高。
所以无论什么家庭,但凡有三分能力的,都要竭力送自己的孩子去识文断字,女儿家也一样。
会读书会写字的,去外面做工都能受到重视。
那苏府的丫鬟白芍便是如此,她在江宁时本是个临时的粗使丫头,父母也只是地道老实的穷苦百姓,由于心疼闺女送去读过几天书被老夫人看中,全家都被接进府里做了长工,后来还跟着来了京城。
这也是苏文和中了状元便如此受到尊崇的原因。
宋国大大小小的书院无数,其中问鼎全国的最高学府,就是这皇家书院。
凡是京城中入了品级的官家子女,都要来此读书。
这里的先生资质优异,学富五车;书斋中从历史典籍到地方志异,藏书无数应有尽有。
当然除了学习,这里更是贵族社交攀附权贵的好场所。
少年心盛更易结友,皇子世子都在此处,若是哪个能被入了眼,父母亲戚也能得到殊荣。
说是书院,远远望去已经像是皇家别院一般,大大小小的建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
亭台水榭蜿蜒曲折,假山怪石,各色奇景美不胜收。
书院依山而建,门前两棵青松挺立,后山种满了移植来的翠竹,建筑与美景相得益彰,远远望去便令人赞叹不已。
由于在此进出的师生身份显贵,书院的戒备森严,没有马车能够行至门前,山脚下便要下车步行,就连皇子也不例外。
御林军与金羽卫各派一队日夜在此值守,相互监督制约。
各家的公子小姐们不管在家如何娇生惯养,到了此处都必须循规蹈矩,婢女书童当然也不能带,只能自己出入。
第一日入学,苏夫人早早地就亲自把一切都为女儿打点妥当。
苏晓月今日清晨起的出奇的早,用过早膳跟祖母问了安,苏老夫人还纳闷这孩子何时对读书之事如此上心。
苏文和上早朝去不能送她,便由苏安送着往书院去了。
刚出门走了没几步,苏晓月远远地就看见前面巷口有辆马车挡着路。
她询问苏安,苏安辨认一番,这才告知她是康王府的车驾。
待走得近了,苏晓月果然看见康穆清在马车里探头探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