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太监心中大惊,三皇子竟还要来?
看来日后要收敛一些,切莫落了口舌。
几人收过点心,当即就争抢着分了起来。
云畴冷眼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偷偷吞了几下口水,笑眯眯地等着他们吃完。
几人迫不及待吃完一碟,又掀开食盒的底层,见里头空空如也,心里不禁有些失望。
不过时至今日,他们也不敢再随意呵斥云畴,见那食盒没有问题,便又还到了他的手上,还不忘假惺惺地感谢几句。
云畴没有多言,还是那副老实本分的样子,乖巧地提着食盒回了房。
这碟点心果然大有作用,方才那几个太监许他这几日都不必干活了,还准他以后可到府中的书房去读书。
***
且不说云畴如何步步为营,苏晓月送走云畴后,心中也是百转千回。
虽说无法如从前那般对云畴毫无防备,但经此一面,她却觉得这些日子笼罩在她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了。
如今家人平安,又有好友相伴,再能与心上人相守,她已经十分知足。
苏晓月回房后当即确定大婚时穿着身上这一套喜袍,白芍和青莲也都觉得甚好。
其实皇子迎妃,按照宫中的制式喜服的样式都是大同小异的,不过是苏晓月格外受重视些,还有挑选的权利。
今日心情甚好,苏晓月便打算同家人一道用晚膳,过完新年一家几人都为了大婚忙忙碌碌,难得团聚的机会。
白芍替苏晓月梳妆时,一眼就注意到那支簪子,直赞与小姐相衬得很。
便与平日不同,给她打扮得清雅了些,头上没有任何多余的配饰,只留那支玉兰花簪。
苏晓月本就是出尘脱俗的样貌,只是平日为人过于跳脱,才显得活泼张扬。
这样一打扮,倒叫府中江南过来的许多老仆人们都走了神。
众人纷纷窃窃私语,不知在议论着什么。
苏晓月倒是十分得意,只当是自己的美惊艳了她们,颇有几分愈发嘚瑟的心态。
待她进了正厅,桌上已经摆好了各色菜品,苏家人也都端正坐好。
苏文和正想斥她来得迟了,一抬眼却怔住了,手中的茶杯摔落,猛地站了起来。
老夫人和苏夫人不解地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苏晓月,也是愣住了神。
“婉儿?”苏文和声音颤颤,几乎要晕厥过去。
第七十八章 水落石出
苏文和扶着桌子颤颤巍巍地坐下,失魂落魄地看着眼前酷似妹妹的女儿,久久不能平静。
他当然知道不可能是她回来了,可苏晓月这副样子,实在是太像当年年少时的苏婉儿了。
他仿佛就看见了当年分别那一幕,婉儿也是一席青衣,淡然恬静的样子,眼神中却透着无悔的倔强。
她说:“哥哥,我走了。照顾好娘亲,告诉她,是婉儿不孝,若有来生,婉儿还做她的女儿,承欢膝下,再不做令她伤心的事。”
而今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经过岁月的浸染,两鬓已生银丝,女儿亦将出阁,那不知身在何处的婉儿啊,你,还安好吗?
苏文和忆起往事,情难自抑,老泪纵横。
苏夫人温柔地轻抚他的后背,想要给他一些慰藉。
老夫人却没有如从前似的嘲讽他不够坚强,而是双目发直,盯着苏晓月的发间。
“月儿,将你头上的簪子,拿给祖母看看。”
她语气平静,看似毫无波澜,苏晓月却觉察出了当中的暗流涌动。
对于她爹三不五时就痛哭流涕这件事,她这些年早就习以为常了。
虽说到了京城后发作的少了许多,但而今又犯,她倒觉得颇有几分亲切。
反倒是祖母的态度,令苏晓月有些不知所措。
她下意识地顺从命令,乖巧地摘下簪子递给了祖母。
苏老妇人颤抖着将那支花簪握在手中,眼前一黑,便不晓人事了。
苏文和一见母亲反常的行为,早就憋回了眼泪怔怔看着,此时见老夫人如此,他倒是反应最快的那个,一个箭步上前搀扶住了母亲。
苏老夫人一直昏迷到深夜,这才缓缓睁开了眼。
她一直紧紧握着那簪子说着胡话,喃喃念着女儿的乳名。
苏家人寸步不离地照看着,苏晓月也是急昏了头,尽管她爹再三盘问这是怎么回事,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苏晓月看着祖母手中的玉兰花簪,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老夫人刚醒过来,不肯让大夫诊治,却是急急地唤着苏晓月的名字。
那郎中尴尬地站在一旁,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还是苏文和先将他送出了门,方才大夫就说过老夫人只是年事甚高,偶然受了惊吓,醒来就无事了,只需静养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