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记着了。”黄国辉还不至于分不清,这到底是为他好,还是在嫌弃他呢,脸上露出一抹讪讪的笑容,不由得抬手摸了摸后脑勺,如是说道。
记着归记着,下次还是会犯,是吧?王燕已经十分自觉地替他补上剩下的话了,毫无威慑力地瞪了他一眼,却是自己先破功、憋不住笑容了。
小两口之间,尽管隔着些距离,但是,他们之间的那种弥漫着粉红色泡泡的氛围,明眼人只需看一眼就能明白过来了。
这边,小夫妻两个甜甜蜜蜜着往家走去,而另外一边,已经回到自个儿家的于明顺,却是被自家闺女的话弄得一惊。
现在跟知识分子沾上关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甚至,相亲的时候,老师这份正式工作的吸引力,还比不上在国营小厂里面当个临时工呢。
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家乖乖巧巧、文文静静的闺女,却是摆出了一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架势,跟他讨论起想要帮助她小学语文老师的事情来了。
于静的小学语文老师姓曾,上小学的那五年,都是曾老师教她语文的,这位老师温柔、细心、认真、负责,正是在他的引导下,于静对语文、对写作才会越来越感兴趣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上大学时写的一篇文章被人翻出来以后,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他的思想存在右的倾向,但是,革委会那群疯狗,还是以此为由,把他调去打扫校园卫生了,还美其名曰“都是为学生们的学习做贡献嘛”。
随后,没两天时间,革委会一个小头头的妹子就被调来当语文老师了,这其中的门道,自然不必多说。
于静都已经上初中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学老师前段时间出了事,跟她是扯不上什么关系的,就算冷眼旁观,也绝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毕竟,因为这场清洗,儿子登报和父亲脱离关系的事情,早就不稀罕了,假如于静过后能悄悄去曾老师家里慰问一二,再提上一两样东西,那就是非常有良心的人了。
只是,于静忘不了曾老师把他的书一次次免费借给她阅读的事情,她也忘不了,每次她看完一本新的书以后,都会在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大着胆子拿给曾老师看的时候,他那一句句充满鼓励又不失指点的话语。
所以,她想试试,像元元哥说的那样,给曾老师提个醒,指一条路出来,哪怕曾老师有自己的坚持、不愿意离开学校,至少,她也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事情,问心无愧。
于静是个不折不扣的乖乖女,她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不引起革委会的注意,又能帮到曾老师呢,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求助她爸妈了,正好,这件事情本身也得征得爸妈的同意。也不等于明顺问起,于静就把徐元的那一番话复述了一遍,只字不差,当然,也少不了于强坐在一边、时刻补充着的缘故。
认真地听完以后,于明顺不得不承认,徐元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在城里被排挤着没了容身之地,那就先退一步到农村去嘛,尽管以后回城怕是有些艰难,但最起码,人还活着呢,一家子平平安安地在一起,这不比什么都强?
“成,我知道了,这事儿我来办吧,你呢,就好好学习,该上课就上课,你要是能考上中专,咱们家也就算是,终于出了个文化人了。”
于明顺偶尔去送闺女上学的时候,和曾老师打过几次照面,对他现在的处境,也是颇为同情的。
但是,同情归同情,他做事情总得优先考虑自己的家人,必须得想个稳妥的办法再行动,而且,闺女的心思绝不能全放在这件事上,她还是得先把知识学扎实才行。
对着一双儿女,于明顺向来都是一视同仁的,甚至,因为儿子于强要继承家传的厨艺,对他反而要更严格一些。
所以,于明顺就把考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了闺女身上,现在高考取消,那,能考上中专,也是相当了不起的啊。
于静抿唇一笑,也没说自己有几分把握这样的话来,只能说,她会尽自己最大努力的。
至于曾老师的事儿,她相信,爸既然答应了她,就不可能食言,只希望,她做的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能够救曾老师一家人逃离苦海吧!
从大年三十到初三,接连四天时间,徐家人其实都没怎么闲下来过,眼瞅着又要开始上班了,初四这天,一家人总算是好好地歇了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