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论起来,于静作为她爸的学生,曾书瑶是认识的,也还算熟悉,但是,对于静的爸爸,到底隔了这么一层,哪怕有人家出言提醒的帮助在,曾家也没打算经常上门打扰走动,免得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他们记着于家人伸出的援手,维持着和于静的这一重联系也就够了,所以,在把礼物送出去以后,还没说几句话,曾书瑶就提出了离开。
毕竟,闺女下乡了,不在家,他们跟曾家没什么交情,于明顺也就没有强留人家吃饭,只不过,眼角的余光在瞥到徐元的时候,一个念头却是浮了上来。
“小曾,你是坐公交车来的吧?正好,我外甥徐元骑了自行车,你要去哪儿,让他捎你一程,可比你慢慢才往站台走,要方便多了。”
这两年,姑姑来家里的时候,总不忘念叨着徐元不想找对象的事情,可是呢,叫于明顺来说,这哪儿是不想找?分明是没遇上看对眼儿的嘛。
瞧瞧,这会儿的徐元态度有多么积极!
“是啊,曾同志,我自行车就在外面锁着呢,载你过去很方便的。
也别跟我客气了,静静是我表妹,爱屋及乌嘛,她老师的女儿,我肯定也得多照顾些,省得她回城以后跟我闹脾气。”
搬出表妹于静来,果然是有用的,见曾书瑶没再推拒、点了点头,徐元在心底里不由得,悄悄地为自个儿欢呼了一声。
万里长征路,这才走了第一步,但是呢,也有句话叫做“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这可不是徐元自恋哈,只是根据旁观别人谈对象的过程,倘若把结果加以数据化,他觉得,今个儿给曾同志留下的印象分,应该还是可以及格的!
第55章 邀约
曾书瑶一家回到省城的时间并不久, 尽管她因为有中专学历,已经进入纺织厂医务室工作了,她爸也成了纺织厂职工子弟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 但是,要想分到房子,只怕还有的等呢。
所以,眼下, 他们家是住在纺织厂家属院老平房里的, 距离钢厂并不远。
“曾同志,你坐上来吧,路面不太平整, 你抓着我的衣服角, 免得一不小心摔下去。”
跟于明顺提出告辞后, 徐元和曾书瑶两人从于家出来, 把自行车推出了院子。
这是个风气保守的年代,怕曾书瑶心有顾忌, 什么也不扶着,待会儿真摔了下去,徐元这才叮嘱道。
现在的马路,大多都是砂石路和土路, 这么大的省城, 也只有最主要的那几条街道, 修成了柏油马路。
路上免不了会有些崎岖不平的地方,所以说, 徐元的担心是实打实的, 并不是在故意吓唬她。
都要坐上人家的自行车后座了,抓个衣服角的, 这有什么?何况,曾书瑶本就不是个扭扭捏捏的性子。
当下,在徐元骑上自行车以后,她便侧身坐在了后座上,一只手抓着他衬衫的一角。
“走吧!”
穿着浅蓝色衬衫的姑娘坐在后座上,再看看骑车的男同志,嗯,也是个长得俊的小伙子,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更欣赏美好的事物,显然,这么一道男俊女靓的风景线,一路上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
说起来,徐家的自行车,平时都是黄卫英在用,偶尔有事了,才会由徐进生载着自家媳妇儿。为着后座上的人能坐得舒服点儿,心灵手巧的于晚菊用家里做衣服剩下来的碎布头,缝了个大小正合适的垫子,垫子里面塞着的,是从已经不保暖了的棉衣里面拆出来的棉花。
又加上徐元骑车的时候刻意留心着路面的情况,所以,一直快到纺织厂门口,曾书瑶都没感觉到多少颠簸。
徐元骑车的速度一如往常,没有骑得飞快,却也没有刻意骑慢,快到纺织厂门口的时候停了下来,是因为:
“你在纺织厂工作,说不定门卫就认识你呢,要是停到厂子门口,被人看见了,指不定会有些闲言碎语传到你这里。
我就是顺路送你一程,可别因为这么点儿小事,反而是好心办了坏事,闹出什么风波来。”
厂龄近四年的徐元早就没那么天真了,他知道,在任何厂子里,都少不了爱说是非的人,他们未必是存了多大的坏心眼儿,更多的还是说着对自己而言不痛不痒的话、聊以打发时间。
原本,曾书瑶还在猜测,他为什么停了下来呢,听到这解释,却是微微一愣,给徐元身上再度加了一个“体贴”的标签来。
“哦,好,谢谢你!那,我就先回去了!”或许是第一次见到徐元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曾书瑶竟显得有些呆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