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圣旨的是刚升任了司礼监总管的横舟,身穿昭示大太监身份的锦袍皂靴,诠释了何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声音低沉厚重,别有余韵,并不似寻常太监般尖细。
“圣谕:康乐王玉思缘才德有失,于国家社稷无益,于祖宗江山无谋;廷尉策芙端方明礼、懿淑天资,乃治世之能臣,二者实非佳缘。今特解除婚约,双方各自婚配。钦此。”
这道圣旨抬高策芙,把玉思缘贬低得一无是处,难免让跪拜听旨的挽陈和仆从心生怨怼。策少傅固然有称量天下之才,但王爷怎么就“才德有失”了?为了免除退婚带给策芙的声誉影响,圣上不惜折辱亲弟实在不合常理。
玉思缘听完圣旨愣了愣,圣旨内容令人生怒,但心心念念的婚约终于解除,故而也没有太过怨愤。当今圣上厌恶自己这点他早就清楚,在他和策芙之间偏向策芙没什么不合常理。只是……
炎夏的阳光正对他,刺眼无比,他一时间恍惚离神,圣旨也不去接。努力了那么久的退婚……就这样结束了?
“王爷请接旨罢。”横舟笑眯眯说道,双手抬圣旨交给玉思缘。
玉思缘领旨谢恩,扶起身侧跪的挽陈。她身怀有孕,正是需要万万小心注意的时候。
横舟待他起来,道:“陛下还给了口谕:凉夫人出身太后母族,不该为妾,着康乐王择日送凉夫人回茹府。”
跪在旁边的茹晚凉一愣。
“是,思缘明白。”玉思缘颔首。
横舟点点头,将目光在挽陈身上一转,平静笑道:“王爷待挽夫人如此贴心,叫人好生羡慕。”
说是羡慕,却听不出半分羡慕的情绪。
玉思缘不动声色,拱手还礼:“横舟大人谬赞。”
横舟连声道“不敢当”,启程回宫去了。
挽陈随玉思缘又进兰室,看他把圣旨供在神龛之前,聊感欣慰道:“如此也了去一桩心愿。”
“我与策少傅一别两宽,各自欢喜。”玉思缘如释重负,回首笑道,“陛下既肯下旨退婚,我便能再请一道旨意封你做康乐王妃。阿陈,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长相守了。”
心脏“突突”跳得紧,挽陈预感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然而玉思缘正兴致颇高地畅想他们的未来,她犹豫半晌,最后咽下无端猜测。
正如挽陈所忧虑的,彼时玉思缘怎么也想不到这是风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更是之后一连串打击、分别、痛苦和噩梦的开始。
而他祈愿册立心上人为康乐王妃也并非如想象般轻易。
作者有话要说: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选自《景祐祭文宣王庙六首》
【后宫等级】
君后/皇后
皇贵君/皇贵妃
四君/四妃:贵君/贵妃,良君/淑妃,宸君/德妃,华君/贤妃
九郎/九嫔:端良/昭仪,端明/昭容,端文/昭媛,俊良/修仪,俊明/修容,俊文/修媛,晏良/充仪,晏明/充容,晏文/充媛
二十七士/二十七世妇:书使/婕妤,宥华/美人,顺华/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夫/八十一御妻:宣林/宝林,御冠/御女,侍冠/采女各二十七人
第15章 满月宴
按照大越皇族祖制,周边国家朝贡每五年一次,一般留京半年。西凉、北朝于元月入京,至七月刚好半年整。
然而静乐帝初登皇位,又对朝臣进行了一次彻底大清洗,除去有血缘姻亲关系的茹氏、策氏、沈氏、管氏等家族以外,把原本支持她的旧贵族得罪个干净,正是皇位不稳、朝堂动荡的时候。
此时若放使臣归国只怕再生变故。静乐帝为防两国趁势来攻,下旨延迟秋若翡和左贤王世子的留京时长——名是留客,实为人质,同时封锁边境严加防范。
秋若翡数月前拜谒策芙本是求她通融,使得徘徊于越凉两国边境的死侍入境,不料遭策芙拒绝并上报当时尚未登基的静乐帝,加了巡护边境的人手。
秋若翡还年轻,手段和心机到底比不上在明安帝手底下摸爬滚打过的静乐帝,登时气急败坏,回绝一切邀约把自己锁在屋内。
眨眼间夏去秋来,挽陈于十月产下一名女婴,玉思缘遂挽陈之愿取名玉盈枝。女儿出生那日窗外银杏枝叶簌簌,于是乳名换作“银枝儿”。
消息传到大行令,冶临一时没握住的瓷杯“啪”一声砸碎在地上,宛如被刻意撕裂的白花,四分五裂。
秋若翡和冶临虽各有各的情绪,但前宗主国嫡亲王长女满月,总归是要好生准备贺礼的。
玉思缘上书静乐帝:今侧妃挽陈诞臣弟之长女盈枝已近月余,得其为王妃乃臣弟之夙愿,若陛下允之,则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