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张知县成亲,好多百姓都是知道的,还给他送了薄礼。
太贵重的,他都还回去了。
本来是件喜事,可是成亲不到半月,他那夫人,被他大义灭亲,送到了衙门里了。
还有当初给他介绍夫人的媒婆,假扮新娘家人的人,都被抓了回来。
因为这事儿,张知县顺藤摸瓜,揪出了个放鸽子的骗子团伙。
张知县没说那人嫌弃他没钱,只是告诉大家,他识破了那骗子的“放鸽术”,所以抓了个措手不及。
要是发现晚了,这些人得手了,就该跑路了。
张知县还以此为戒,提醒城中的百姓,要小心提防遇上这类骗子。
有了这事儿作证,顾靖安觉得张知县的那些醉话,应该十有八九都是真话。
之后连续几天,百姓家中没有再发现患有痢疾的人,见瘟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鸿城的城门也不再封着了。
顾靖安看灾情和瘟疫都没什么问题了,张知县也没犯什么大错,就决定离开了。
他打算跟封嫣然再多走几个地方,看看那边的府衙是个什么情况。
丰香楼在各地都有分店,长青会在各处也有香堂。
有些地方的情况,夫妻俩去他们那儿问一问,就能了解一二。
但因为每人的性格不同,每个官员的行事作风也不同,不是所有人,都对当地的州县官很了解。
有些是井水不犯河水,他们也说不准。
顾靖安寻思着,要不他再去报一次官,看看衙门是如何处理的。
不过,他要报官找什么理由呢?
这天,夫妻俩在街上逛着,封嫣然拉住顾靖安,“夫君,你看。”
顾靖安顺着封嫣然的视线看去,前面不远处,有一对母女正跪在街边。
看那样子应该是在乞讨。
顾靖安问道:“嫣儿可是觉得她们可怜?”
现在这个时代,人一出生,就分三六九等。
像顾靖安,他生下来就是高人一等。
而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
更有甚者,世世代代为奴为婢,永世不得翻身。
天底下的穷苦百姓太多,顾靖安不可能见一个,就同情一个。
封嫣然摇摇头,凑到顾靖安耳边,小声说道:“夫君不是说要寻个机会报官吗?机会来了。”
顾靖安看着前边行乞的母女,抓她们去报官,为什么?
他问封嫣然,“报官的理由呢?”
江湖之大,鱼龙混杂。
很多下三滥的手段,顾靖安出生在皇家,也许闻所未闻。
封嫣然托她二哥的福,对这些倒是挺了解的。
她伏在顾靖安耳边,小声说道:“她们是骗子。”
顾靖安挑了挑眉,“确定?”
“嗯。你看她们面前铺着的白布,上面应该写着她们悲惨的故事,这个呢,在江湖上叫做‘告地状’,若是她们把布挂在身上,就叫做‘挂皇榜’。”
封嫣然扯着顾靖安的手臂,微微转了角度。
“你看前面的茶棚,有个穿灰色长衫的男子,一直盯着那对母女看,他们应该是一伙的。”
顾靖安照着封嫣然描述的打扮,在对面茶棚找到了那人。
他的眼神时不时地就看向前面乞讨的母女。
封嫣然继续说道:“如果是有组织的乞丐,他们除了会行乞,很多时候还会明抢暗偷。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他们是不是了。”
“怎么试?”
封嫣然拉着顾靖安掉头,退到街边的一处拐角。
她对着不远处的言陌和言隅招手,示意他们过来。
顾靖安嫌他们俩碍事,他们都是远处跟着他们主子。
这会儿见王妃招手,这才走了过去。
第644章 行乞
和顾靖安商量好后,封嫣然独自一人走到那行乞的母女面前。
她在地上的白布前驻足。
和封嫣然预料的一样,上面写着她们的悲惨经历。
上面写着,她们是因为水患而被迫行乞。
丈夫去世,房屋尽毁,只剩下她们孤儿寡母四处流浪。
女子见封嫣然过来,并没有开口求她施舍,而是默默低头啜泣。
那小孩儿也是低着头,封嫣然看不清她的表情。
告地状,也叫作“坐地等开花”。
用这招的骗子,大多就是坐着干等,就像这对母女一般。
封嫣然在她们面前站了一会儿,拿出钱袋,掏出一锭银子放到那白布上。
接着又掏出一把碎银,放在那锭银子的旁边。
妇人看到碎银,嘴唇微张,然后抬头看向封嫣然,说道:“谢谢夫人,谢谢夫人。”
那小孩儿看到银子,也是眼前一亮。
不过她不敢说什么,还是保持着低头的姿势。
妇人对小孩儿说道:“孩子啊,快给夫人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