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如今北宥所剩的兵马都不多,又大多是新兵,不懂战术。拓跋铭泰忙着自己逃,也顾不上铸火器,我们即便要攻城也不似之前那般艰难了。”
封嫣然点头,“如此甚好,宣清最近过得可好?”
“现在的北宥士兵不堪一击,我便让老十上阵杀敌去了。他难得亲自上阵,这几日都高兴得很。”
……
顾靖安回来的着急,疾驰了一路,身上沾了不少风沙。
封嫣然帮顾靖安解下衣带,确认顾靖安没有受伤后便让他到池水中泡着。
顾靖安坐在池子里,见封嫣然要走,一把拉住她。
“嫣儿要去哪儿?”
“国师的炼丹房里有不少好药材,我去拿一些过来给夫君泡一泡,对身子有好处。”
顾靖安没有放手,“改日再泡吧。”
封嫣然闻言眼眸一亮,“夫君会在这多待几日?”
“嗯,之后的事就是没有我,他们也能摆平。”
他在封嫣然这里偷懒几天也无妨。
封嫣然就坐在温泉池边上,顾靖安伸手环住封嫣然的腰,仰头看着封嫣然。
“嫣儿下来陪陪我,好不好?”
比起茅山术,他还是对房中术更感兴趣。
第344章 给长孙家讨回一个公道
在顾靖安忙着攻城的时候,黎涵映和凌阳道人已经被锦衣卫押送回了南夏都城。
锦衣卫审问出来的结果和顾靖安问出来的大同小异,周家的罪状是彻底坐实了。
永盛帝只公布了周家通敌谋逆,算计了顾靖安的事,以此为由下令将周嵩远九族处死。
周贵妃因身怀龙嗣只是被降了品级,由贵妃降为嫔。
因为查明十皇子未涉及此事,永盛帝也没下令要惩戒十皇子。
这件事从头到尾,永盛帝都未提到长孙家,也没有提到他受蛊惑沉迷丹药的事。
虽然这个结果在顾为慈的意料之中,可还是不免有些心寒。
丹药的事,他无所谓。
可是长孙家忠心不二,父皇这么做,怎么对得起长孙家,怎么对得起母后。
既然父皇不愿意承认,那就别怪他不给父皇留面子了。
今日是周家斩首的日子。
斩首的地方在闹市,允许百姓围观。
监斩的是刑部尚书,临近午时三刻,刑部尚书却迟迟未下令。
边上的官员提醒道:“大人,时辰到了。”
刑部尚书刘居抬头看了看太阳,却没有着急下令。
边上的官员有些不解,但也没有再催促。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伴随马蹄声而来的,是一个男子的喊声。
“刀下留人。”
众人闻声看去,马上坐着一个头戴斗笠的男子,斗笠上覆着轻纱,让人看不清他的样貌。
百姓自觉让开,而守在刑场边上的官差却将那人拦下了。
刘居厉声呵斥道:“何人敢扰乱刑场?”
马上的男子摘下斗笠,大声说道:“我乃长孙家后人,长孙奕璟。”
‘长孙’二字一出口,百姓已是一片哗然。
长孙家曾经那般风光,南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长孙家出事后,百姓们也是一阵唏嘘。
当初长孙家的人也是在此处被斩首,不少老百姓都还有印象。
长孙奕璟出身好,相貌英俊,年少有为,曾是诸多女子爱慕的男子。
他凯旋归来时,也有不少人见过他在马上游街的模样。
如今的长孙奕璟面色惨白,瞧着有些病弱的模样,但那长相的的确确是当年的长孙奕璟没错。
长孙奕璟大声说道:“当初周家勾结北宥,陷害长孙家通敌叛国。他们将我困于北宥王宫,诬陷我畏罪潜逃,害得长孙家全族枉死。一月前,定王攻进北宥王宫,我趁乱逃出,日夜兼程赶回来,就是要给我长孙家讨回一个公道。”
长孙奕璟看向刘居,质问道:“如今周家的所作所为东窗事发,落得如此下场罪有应得,可为何你们没有给我长孙家平反?”
“本官并未听说周家陷害长孙家一事,你可有什么证据?”
长孙奕璟取下马鞍上的包袱,举起里面的木盒。
“此乃北宥国师和周嵩远的往来的书信,是我趁乱从北宥王宫中取走的。”
刘居捋了捋胡子,“这书信亦可以作假?”
“我若有意作假,大可等你砍了周嵩远,死无对证。我若是胡说,又何必要留着周嵩远的命揭穿我。我请大人刀下留人,就是要他活着,将他诬陷我长孙家的事说个明白。”
“这……”
“我长孙奕璟若是于心有愧,何必回来自寻死路。我们长孙家世代效忠皇上,到头来却落了个乱臣贼子的罪名,还请大人将此事告知当今皇上,请他为我们长孙家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