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他只怕是要彻底失了帝心,与皇位无缘了。
忽然一支短箭破空而来,一张纸条被短箭钉在了床边的脚踏上。
顾怀宁侧耳静听了一会儿,没发现任何动静后,才上前将那箭上的纸条取下。
他将纸条打开,面色逐渐阴沉了下来。
次日。
方初雨带着连夜审问出来的口供去见永盛帝。
“启禀皇上,根据仵作验尸的结果,吏部尚书之子史言淳,乃是受剑伤而死后,才被人用刀蓄意伪造伤痕。根据犯人的供词,史言淳乃是他们围攻杀害后,将遗体带到现场。因此臣以为,史言淳乃是被蓄意栽赃陷害。”
永盛帝看着关于史言淳的那份供词,喃喃道:“哼,栽赃陷害。”
一个史言淳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幕后之人真正要陷害的应当是他那当吏部尚书的爹。
想起急着要上位的两个吏部侍郎,永盛帝更是心气不顺。
这两人,其中必有一人也是策划此事的共犯。
永盛帝合上那份关于史言淳的口供,说道:“把史言淳的尸首送回史府,告诉史清,待办完史言淳的身后事,让他回吏部复职。”
“是,皇上。”
“那些犯人可有供出幕后主使之人?”
这次既然是为了把吏部尚书拉下马,那势必是涉及党政。
这事不指定就和自己的好儿子有关,只是永盛帝也不敢断言,究竟是哪个逆子,这般胆大包天。
方初雨面露为难之色,说道:“皇上英明,此事幕后主使另有其人,但无凭无据,微臣不敢妄言,皇上能否亲自随微臣走一趟?”
……
丰香楼。
顾怀宁按照昨夜纸条上所写,来到丰香楼赴约。
见到毫发无伤的唐修义,顾怀宁也算松了一口气。
“看来唐少阁主是逃过了一劫啊。”
“怎么,我没被抓走,殿下应当高兴不是?毕竟除了在下,没人知道我们仗剑阁是在给睿王办事。”
“唐少阁主约本王来丰香楼,所为何事?”
“事到如今,在下对您已经没了利用价值,不知您打算如何处置在下?去刺杀永盛帝,栽赃史清,全是奉了您的意思,您可不能弃在下于不顾。”
顾怀宁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冷声问道:“你想怎么样?”
“您说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年仗剑阁为您暗杀朝臣,拦截贡品,刺杀永盛帝,不都是为了钱嘛。”
永盛帝站一墙之隔的地方 ,听着隔壁的对话,面沉如水。
待到顾怀宁离开后,方初雨微微躬身,试探着唤道:“皇上?”
永盛帝闭上眼,缓缓问道:“是你给老四下得套?”
方初雨跪下,说道:“此事涉及皇家血脉,事关重大。微臣不敢相信此人的一面之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请皇上恕罪。”
永盛帝摆摆手,“罢了,起来吧。方才那犯人与老四说的事,可有口供?”
“有的,不过臣不知真假,故尚未呈给皇上。”
那些口供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不过担心永盛帝心存疑虑所以没有给他。
“回宫,回去后将口供拿给朕瞧瞧。”
虽然早知道这事可能和自己的儿子有关,但亲耳听到,永盛帝还是免不了有些心寒。
御书房,永盛帝看着手中的口供。
这些年仗剑阁帮顾怀宁做过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写得清清楚楚。
怒气渐渐取代了心寒,永盛帝对方初雨吩咐道:“派人去把几个皇子都给朕喊过来,你亲自带人去老四的府邸,在老四进宫后给我搜,把那些幕僚给朕抓回来,睿王府所有人等不许进出。”
“是。”
第167章 此子不除,必成大患
永盛帝忽然召见,除了顾靖安能猜到怎么回事,其他众人皆是不知永盛帝为何召见他们。
到了御书房后,大家才发现永盛帝连几个未上朝堂的皇子也喊来了。
以往来御书房议事,永盛帝只会喊几个涉足朝政的皇子过来。
在看上首的永盛帝面色阴沉,只怕这次的事,非同小可。
一众皇子到齐后,永盛帝将手中的口供递给太监,说道:“拿给老四看看。”
太监双手接过永盛帝手中的口供,走到下边,将口供呈给顾怀宁。
顾怀宁接过口供,打开查看。
看着上边的罪状,他的双手逐渐开始发抖,看到最后认罪画押的落款,写着‘唐修义’三个大字。
他今日才见过唐修义,怎么可能这就被抓了,还招认了这么多罪状。
顾怀宁急忙跪下,说道:“父皇,儿臣并不知这唐修义是何人,儿臣冤枉啊。”
“冤枉?”
永盛帝轻笑一声,不置可否。
顾怀宁接着说道:“父皇,您相信儿臣,这人这般说儿臣可有证据?若是无凭无据,那便是信口雌黄,父皇莫要相信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