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看着顾惜说:“去给太子殿下倒酒啊。”
顾惜就拿着酒壶上去了,走到赵君璟面前说:“太子殿下,臣女来给你倒酒。”
赵君璟抬手拒绝,“不必了,父皇管得严,不让孤饮酒。顾姑娘年龄尚小,虽是庶女,但也要自尊自爱为好。”
太子殿下可谓是深得他父皇的真传啊,这嘴毒程度如出一辙。
顾惜到底年纪小,不太会管理情绪,刚还带着笑意呢,现在就眼里含泪了,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但博得不了赵君璟的同情。
顾昀眼神示意她退下去,还好在场的不是太子殿下的人就是顾府的人,也不至于太丢脸。
他起身向太子殿下请罪:“太子殿下恕罪,是臣管教不严。”
“刺史大人不必自责,刺史大人日理万机,疏于对子女的管教也是情有可原。”
这句话说得顾昀汗言,他再忙都有皇上忙?皇上主理天下事,都有精力把太子殿下带在身边亲自教养。他这才哪到哪。
一脸尴尬地落坐之后,他听到太子殿下说:“明日让陕州所有的富商都到刺史府来,孤有事情要说。”
听到太子殿下有吩咐,顾昀立马正襟危坐,回应说:“是,太子殿下。”
接风宴过后,赵君璟回到为他准备的院子里,和门口的御林军说:“不要让无关人笑随意进出孤的院子,尤其是那个顾家小姐。”
他是来救灾的,又不是来寻花问柳的,父皇母后要是知道他小小年纪就在陕州邂逅了一个女子,非得挨一顿打不可。
……
第二天午时,陕州所有的富商都聚在了前厅,等待着太子殿下驾临。
赵君璟特意来得迟了点,有意想给这些富商一个下马威。
一番行礼过后,赵君璟坐在椅子上,对侍从说:“宣读圣旨吧。”
听到有圣旨,那些富商就纷纷跪在地上了,看见太子殿下还端坐在椅子上,没有下跪的意思。
众人都有些奇怪,但也没有提出异议,太子殿下跪不跪是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事,关他们什么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陕州突发黄河水患,尔等皆是大齐的子民,尔等应为大齐尽一份力。士农工商,皆是朕和大齐的子民,朕不会厚此薄彼。尔等积攒了大量的钱财,若尔等愿意出一部分钱财用于赈灾,那朕会让宫廷采买时与你们合作。出资的数量越多,合作的比例越广。望尔等能理解朕的苦心,多多为国分忧。
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齐声接旨。
赵君璟坐在椅子上,看着他们,淡淡地说:“诸位意下如何?”
他的年龄虽小,但态度和语气中皆带着无声的威严。
富翁们互相看着,一时间没人回话。
众人都知道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但这时候他们缺少一个领头羊。
黄忠泽便朝一个富商使眼色,那富商他们私底下交涉过,确认了他会出资。
第149章 家书
收到黄忠泽的眼神示意,那富商就开口说:“草民愿意出资,出家底的十分之一用于赈灾。”
“好,多谢你的倾囊相助,陕州人民不会忘记你的。”
赵君璟让人登记下那富商的信息,灾情过后开始合作。
众人见到这行为更加确信圣旨所言不虚,因此都胆大了些,陆陆续续有人出声,一一登记。
有了资金,学堂就轰轰烈烈地办起来了。
不过奇怪的是,赵君璟去学堂看过,并没有他当初他在街上遇到的那个男孩。
赵君璟原先以为是底下的人办事不利,忽略了不少孩童,但他仔细盘问过,下人们都是一口咬定,他们一个人都没有忽略,赵君璟只能作罢,渐渐地就忙了这件事。
可是在赵君璟在寻找他的同时,有打扫大街的人在街上发现过他的身体,发出一股难以忍耐的恶臭,那人直接就把他的尸体扔到了乱葬岗,毕竟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
……
这边京城里,赵承嗣收到了赵君璟的来信。
“父皇、母后亲启:
儿臣已成功宣读了父皇您的圣旨,效果不错,陕州的大多数富商都愿意出资。学堂已经办起来了,河道也在修整中,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儿臣在陕州碰到了一件怪事。
之前儿臣刚到陕州时,遇到一个流落街头的男孩,印象很是深刻。不过学堂办起来后,儿臣却没有看到他,真是怪事。
不过不重要了,水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相信儿臣很快就可以回京了。儿在外,不能尽孝于前,只能遥祝父皇、母后圣安。”
赵承嗣读完信后,心情很不错,看来熠儿在黄河水患中学到了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