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才放心离开。
应聘上的汉子,都卖力的收割,深怕工作没了,收割完,做的好,还能留下帮忙耕种。这下更卖力。
南山地热火朝天收割,知府大人怎么肯能不惊动,他都打蒋霄家粮食的主意。想着从蒋霄手里购买粮食。
知府大人来,姜老大夫也跟着过来凑热闹。
看着,田地旁边堆积如山的红薯,这个时候能看见这么多粮食,看着粮食都像是金山银山。
知府大人和姜老大夫看着震撼,蒋家村民看着更震撼,
两人被请到院子里坐。
院子上能喝上茶,还能看着不远田地收割场景。
知府大人看着旁边喝茶,神色淡漠的蒋霄,道:“红薯一亩有个几千斤,收割下来,就有三十多万斤。去年都没下大雪,溪山府原本不合适种两季水稻,现在种植成功,产量应该有减少。本官估计一亩能有个四五百斤就很不错。”
姜老大夫道:“正常是九百到一千斤,税收下来也就剩六七百斤。蒋霄小子稻田交税也是今年开始交税,还是上交一季。额外多出四五百斤收成,得几万斤,多出万斤粮食,这是白得便宜的事情。”
姜老大夫这么一说,知府大人心塞的很,他身为知府,哪会不知道,百亩粮食都不用交税,荒地三年内还更不用交税。蒋霄他白得粮食,他就要用银两去买。
知府大人清了清喉咙,对蒋霄道:“那个,蒋霄,几十万斤粮食你家是吃不完,要是售卖,卖给本官如何。价格上.....”停了一下,笑眯眯说,“本官可听说你要卖批红薯给灾民,价格上本官也是知道,就按照那个价格,怎样?”
“什么价格?”蒋老大夫插话。他没听到消息。
知府大人笑道:“以前粮食价格,白米一斤八文,红薯一斤两文。”
姜老大夫指着知府大人笑骂:“你一个当官还真不厚道。城里粮食现在什么价,你好意思提?那些世家商贾捐赠不少银两入你府衙吧。蒋霄小子给灾民卖给灾民不涨价,你还打蛇上棍了,就你贼。”
知府大人不乐意了:“哎呀,姜老,您老怎么这么说,府衙银两都是要赈灾的,能省则省。再说,人家蒋霄没说什么,你就别掺和!”
蒋霄还没表态。
村长一听到知府大人来,就急忙赶过来,还没到跟前就朝蒋霄喊:“蒋霄,村里也要买粮食,你可不能全卖掉。”
村长还没坐下来,蒋老爷和蒋大爷爷,蒋二爷爷紧跟着过来。
“霄小子,粮食卖不卖?”
知府大人和姜老大夫:得了,又来一个抢买粮食的!
长辈过来,蒋霄波澜不惊,站起身让出位置,吩咐侯在屋檐下的南书让他安排人搬椅子出来。
南书进屋去安排。万明夕在堂厅坐着,南书给自家主子汇报就去安排。
待所有人落座,然后,知府大人和村长,三个长辈同时看向蒋霄。
蒋霄:“.......”
蒋霄缓缓道:“除了卖给灾民的红薯,白米留下两千斤,红薯一万斤。剩余,卖给官府八成,余下两成,留给村民。”
蒋霄留那么多粮食,要准备买人,聘请人手。
知府大人他们都没意见,有粮食买就成。
最终收割下来,三十多万斤红薯,八万多斤白米。
稻谷产量超出知府大人的’估计’。
知府大人结舌:一亩稻谷八百多斤,这么高产量!!!
第34章 来了一村人
溪山府城外灾民地,只要有灾民,流氓盗贼都不会断绝。
在南山地的人把那伙横行霸道,欺压灾民的流民团伙狠狠揍上一顿就传开,南山地成流民团伙都不敢去盗窃,横行霸道的地方,也就成了灾民眼里最安全的地方。
没庇护,人不多,一直受欺压的灾民都有了想法。
灾民当晚就收拾行李,他们都是打算偷偷过去,这样能够占据好位置。到了夜里,灾民带他们仅有行李向南山地移动。
第一天,第二天……连续几日里,灾民陆续从城外灾民聚地搬到南山地,在南山地的荒地搭棚,开荒种植。
原本就只有蒋家村人和寥寥数灾民的南山地,一下人就多了起来。
清晨,一大清早的南山地,以往都是井然有序,今早却闹哄哄,堪比集市。
“真吵啊!”
这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前两日喧闹声倒不影响人,今天吵闹声格外引人注意,南书就非常好奇在围栏那边伸着头往外看,可惜就看到走动人,就不知道发生什么时候。
围栏范围,是把属于蒋霄家的整个地方给围起来,防止外人随便走进来。
南书他好奇归好奇,还是没走过去看,看不见,觉得没意思,就回院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