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单只是道谢,何至于要找南境王出面。
不知何故,太子脑海中登时冒出了林疏言纠缠她的往事,眉心一蹙。
赵明彰原本跟着两人一起往府内走,察觉到气氛发生变化,寻了个借口识趣告辞。
太子沉声问:“只是上门道谢?”
“应当不是。”左右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洛之蘅便将自己的猜测和盘托出,“林姑娘提醒我,林夫人上门大约是为了给林小公子提亲。”
“……提亲?”太子眉心紧蹙,“林疏寒不是已经处理好这件事了吗,怎么林家还没死心?”
洛之蘅失笑道:“林大公子婚后就上任去了,鞭长莫及。”
想到林疏言确实消停了不少时日,太子迁怒的心思淡下来,沉吟道:“你不用担心,这件事我来处理。”
洛之蘅未置可否,只是问:“阿兄预备如何处理?”
“林疏言回不来宁川,他娘自然就没有心思上门提亲了。”
洛之蘅闻言,忧心忡忡地提醒他:“阿兄,林小公子毕竟是林刺史的嫡子,为了提亲这点事,不值当——”
“胡想什么呢?”太子瞥她一眼,“我只是想办法让他继续留在底下的郡县办差。”
“这样啊……”洛之蘅松了口气,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还以为——”
“以为我要害了他?”太子似笑非笑地乜她一眼。
“……”
被看穿心思,洛之蘅赧然地低下头。
太子眼中漾上笑意:“放心,孤还不至于为一个林家小子脏了手。”
洛之蘅呐呐道:“……阿兄仁善。”
怕太子再说下去,她忙道:“这桩事阿兄无需费神。总归儿女亲事要由父母做主,林夫人上门时阿爹自会替我推拒。”
“叔伯不是已经推拒过一次?”
“当时上门求亲的人多,阿爹一视同仁地拒绝,兴许让林公子有侥幸之心。这回林夫人若是当真上门,被阿爹当面拒绝,自然就会歇了心思。”
太子却没她这么轻松,他拧眉道:“林家小子若是能这么轻易地歇了心思,就不会有这一场求亲了。”
“无妨,只要林夫人歇了心思不再纵着他,纵他有千百般心思,也只是徒劳。”
儿女亲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她堂堂郡主,自是不可能同他无媒嫁娶。
只要林家父母不为他张罗,林疏言只能望洋兴叹。
太子明白她的想法,却仍有些不赞同:“坐以待毙是下下策,何必让这些人跑到叔伯面前碍眼。”
“阿兄能困得住他的人,又困不住他的心。既然他存了求亲的心思,早晚要有这一遭。与其放任自流,不如早早让阿爹断了他们的心思。林夫人说不通阿爹,自然就会帮他相看别人了。”
太子耷拉着唇角,不悦之情显而易见。
洛之蘅轻声哄道:“阿兄别恼啦。我也是不愿一直留个隐患,才想着让阿爹当面拒绝了林夫人。况且,林姑娘也没有明说,这些也不过是我的猜测而已。”
“……不是在同你置气。”
那是因为什么?
洛之蘅疑惑地偏头。
太子语气不善道:“林家小子心性浮躁,举止轻浮,凭他居然也敢屡次纠缠于你,实在不知天高天厚。”
“林小公子才十七。”洛之蘅失笑,中肯道,“都是林家精心培养的嫡子,林大公子能金殿夺魁,林小公子自然不会差得太多。”
太子一副“你什么眼光”的神情:“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谁说林疏寒饱读诗书,林疏言就一定能望其项背了?栋梁之才的家中不乏打马游街不知世事的纨绔。况且——”顿了下,太子强调道,“孤今年也是十七之龄。”
“我知道啊。”洛之蘅理所当然道,“可他又如何能与阿兄相提并论。”
太子一怔,垂眸看去。
洛之蘅一副真心实意的神情,看不出分毫奉承敷衍之迹。
——这是她的由衷之言。
太子不由自主地弯了弯唇角,故作平静“嗯”了声:“算你有眼光。”
*
虽然洛之蘅对这桩事自有成算,但太子仍旧放心不下。
将洛之蘅送回院落之后,他径直去找了赵明彰,询问他今日之事的细节。
赵明彰将他救下女童后的事情原原本本地道来:“……后来林姑娘和郡主单独待在一起,她们具体说了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
太子细细回想了一番。
当时在群芳宴上,林疏寒说过他妹妹平素里最知分寸。
若他所言不虚,那林岁宜会知恩图报,给洛之蘅透露消息也不足为奇。
想了想,太子叮嘱他道:“这几日你分些心思在府里,若有外人上门,尽快派人来大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