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还早,太后那边不急,朕陪他们玩一会儿,稍时回宫便是。”
徐文德只好吩咐人去备马车。
楚南瑾站在榕树下,远远瞧见姜念兰欢喜雀跃、喜眉笑脸的模样,也跟着露出一个饱含温度的暖融笑意来。
太后不喜他,往年上元节,都是昭成帝和太后一起吃团圆饭,他独坐在东宫,仰望清冷的月光,今岁身边却多了个蹦蹦跳跳的小娘子,滋味很是奇异,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民间的烟火气。
一行人只带了少许宫婢和侍卫,乘着一顶青蓬马车出了皇宫。
待到喧嚣的闹市,姜念兰迫不及待地下了马车,被各式各样的花灯迷住了眼,一下奔到这个小摊,一下又奔到那个小摊,人潮汹涌,楚南瑾担心她被人流挤散,一直跟在她的身后。
昭成帝最后下的马车,望见穿梭在人海中的两人,未觉不妥,欣慰一笑,缓缓跟在他们后面。
姜念兰两手各提着个猫儿灯笼,眉眼拧成一团,很是纠结。
“春香夏凉,你们说我是买左手这个,还是右手这个?”
春香瞧了眼,“噗嗤”一笑,“公……小姐,这左手和右手的猫儿不都是一模一样,有什么区别呢?”
“不一样!”姜念兰郑重其事地指了指,“左手的这个猫儿是笑的,右手的是不笑的,我都很喜欢。”
摊贩想挣银子,瞧这小娘子身边还跟着两个丫鬟,就知晓是富贵人家的小姐,附和道:“不一样!确实不一样!”
她们并不缺钱,可是提着两个一模一样的灯笼,总有些傻气,春香觉得另一个摊上的兔子灯笼也很好看,正想吸引公主看过去,就见太子跟了上来,温柔地注视着公主。
“念兰不若将其中一个灯笼赠予哥哥,如此既不重样,你也能买下这两个灯笼。”
流光熠熠,琉璃眸中纷呈的溢彩华光,好似将遍地火树银花框入了眼中,姜念兰微微失神,好似望见了绚丽夺目的烟火,不自觉地将其中一个灯笼塞到了他的手上。
是笑猫儿的那只。
待她回过神来,两人已并肩走了一段路程,楚南瑾将她护在内侧,隔开拥挤的人群。
她悄悄望了眼楚南瑾手上的灯笼,又望了望自己的,不知为何,总觉得哥哥手上的灯笼更加好看,但东西送出去了,断没有拿回来的道理,她又眼馋地看了一眼,强行将视线收了回去。
这时,本就拥挤的人潮一阵躁动。
“前面是怡雪院的花灯车巡游,据说和太子当年造的兰花灯车不相上下,还有怡雪院那个倾国倾城的花魁,大家快去!”
第63章
人声沸鼎, 姜念兰只听清个“怡雪院”、“花灯车”,就见原本摩肩接踵的人群散开,朝一处蜂拥而去。
节会就是图个热闹, 人多的时候觉得拥挤,待此处空旷起来,姜念兰又觉得太过冷清, 当即叫上春香夏凉, 追随人群而去。
姜念兰不知怡雪院是什么, 是以蹦蹦跳跳地奔去, 徐文德听着这个名字,却觉得不太对劲,忧心忡忡地对昭成帝道:“是否要奴婢将公主唤回来?这地方可不是姑娘家能去的……”
“永乐开心就好,吩咐暗卫好生盯着公主, 莫让哪个不长眼的冲撞了她。”
徐文德仍觉不妥,却不敢质疑皇帝的决策,只好道:“奴婢遵旨。”
氅衣的兜帽随着跑动一甩一甩, 手上的猫儿灯笼也一颠一颠的,髻上的珠钗发出叮当脆响,活泼又灵动,招来不少人侧目。
路人见是一个貌美艳丽的小娘子, 欣赏的打量中, 混杂了几道不怀好意的目光。
往年的上元灯会鱼龙混珠, 多的是上街游玩的老百姓,却也不乏心怀鬼胎, 暗中窥伺之人。
牙行的贩子就是之一, 专门在盛大的节会物色落单的小娘子。
以往他们只敢对出身贫苦、又看起来不受家人重视的小娘子下手。
寻常的老百姓报了官,若没有银钱打点, 会因其余案宗一延再延,姑娘又不受重视,家人反倒庆幸家中少了张嘴吃饭,更不敢追着官衙讨要公道,故而到了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
他们会将掳来的姑娘卖到偏远之地,作穷懒汉的妻子,这些姑娘初时会激烈反抗,可是时日久了,总会被棍棒打得麻木,安于现状。
只是干粗活的姑娘到底不如精细养着的姑娘水嫩,卖的价钱也远不及后者。
顺风顺水久了,贩子不再满足那几锭银子,贪心日渐肥大,铤而走险,将目光望向了商贾家的姑娘,依照样貌,将姑娘分为“上下中”三等货色。
姜念兰生得一副绝美的好样貌,正是贩子眼里的“头等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