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姐从氅衣内掏出一卷白绸,展开上面是皇宫的地图,她指了指上面的一角:“就是这,崇德门。我偷偷派了人在这里等你。趁现在还平静,赶紧走吧,李重骏死了,我想,你也不想待在这皇宫里了。他们只能把你送出西城门,剩下的路,你好自为之吧!我欠你个人情,今天还给你。”
三小姐拉上氅衣要走,绥绥却一把抓住了她。
绥绥完全没有发觉自己的力气多么大,隔着厚厚的冬衣,她的手指却像能扎进三小姐的手臂里。
绥绥道:“贺拔呢,他也是太子府的人,他……他现在何处!”
“他不会有事的。”三小姐怜悯地看着她,轻轻道,“太子府几乎全部倒戈。最后砍下太子头颅的人,就是贺拔弘。”
三小姐摇头笑了笑,像是无奈,无奈地发现她梦中的情郎也不过是一个会审时度势,卖主求荣的男人。
一阵冷风吹过,绥绥站不住,扑通跪在了台阶上,手中仍紧紧抓着三小姐的袖子。
三小姐走了,绥绥仍跪卧在台阶上。
怪不得,怪不得前些日子总是在皇宫里见到贺拔。
丝丝凉意拂在她脸上,原来是下雪了,廊下点着铜丝笼罩的红纱灯,那昏昏的黄映着雪景,不知为何有种烂醉的颜色,绥绥也像是醉了。
她想起瞌睡前在《道德经》上看到的一句话,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绥绥忽然参透了这句话。也许什么东西涨大了,涨大了,硕大无朋,大到无边无际,反倒像是没有了。绥绥现在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悲痛,她的思绪清晰起来,镇定得可怕。
绥绥忽然一骨碌爬了起来,她拂去身上的雪,回到内室重新匀面挽发,斜簪一枝芙蓉花,打扮得纯素干净,与平常并无不同。
她没换男装,开箱取一件新裙子,层层叠叠衣料底下藏着只锋利的小刀。
那原本不是把小刀,是她故意打碎了一支铜镜,藏了一块碎片,成日偷偷打磨,磨得小又尖,锋利无比,留着防身用的。
绥绥把那尖利碎片埋在发髻里。
然后抱起淮南王妃的剑,面色如常地走出殿内,往宣政殿去了。
雪越下越大了,宣政殿前有小黄门在扫雪。其实绥绥已经有好几日没有见过皇帝,她来请求探望,全都吃了个闭门羹。
这次也是。
绿袍黄门说,陛下不见人。
绥绥心头一紧,心头涌上无法言说的失望,她顿了一顿,笑道:“嗳,那我、那我回头再来。”
虽是这样说,她却踌躇了一会儿,磨蹭到台阶前,又回头看看,终于慢吞吞要走下去,却听吱呀一声。
那紧闭的殿门竟然开了个缝。
有人出现在门缝里,绥绥认得,是皇帝身边的一个黄门。
他对绥绥低声道:“进来吧。”
殿内空荡荡的,绥绥跨过许多门槛,见几乎空无一人,那个黄门也不见了,只有皇帝坐在夜色深处的内室。几乎没有点灯,铜鼎里烧着微红炭火,矮案上放着一只酒樽。
他仿佛在那里看着一卷写着字的绸帛。
会不会是信使送来的信笺?
禀报太子死讯的信笺?
绥绥抱紧了怀里的剑,皇帝没有抬头,说:“来做什么?过来。”
绥绥忙走过去,跪在榻前笑得很甜:“见过陛下,才听说辽东的战事平定,众将士都要凯旋回京啦,奴婢觉得陛下一定很高兴,所以想来恭喜陛下。”
皇帝抬头,绥绥这才发觉他吃了酒,眉目间有些许幽沉的微醺。
绥绥见他没说话,忙又笑了笑,争宠似的小心试探道:“奴婢可是第一个来的吗?”
“嗯。”
过了一会儿,他才应了声。
绥绥道:“那奴婢给您跳一支舞吧,来得匆忙,也没换衣裳,不过奴婢肯定跳得和之前一样好。”
皇帝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她的剑,淡淡道:“不必了。”
他又说:“给朕唱支曲吧。”
绥绥小小地吃了一惊,皇帝从来没让她唱过什么。她道:“陛下可是想听什么?”
“随便。”
绥绥犹疑着,笑道:“奴婢除了梨园戏,就只学过些南曲,好久不唱了。粗鄙之曲,有辱殿下清听。”
她放下长剑,退后两步,还是跪在地上,稍稍摆了个姿势,便唱起一支苏州调来。
嗓子涩,唱起来就好了。
“皇恩浩荡春光媚,进奉紫霞杯,五谷丰登,腊尽春回;这几年,风调雨顺多祥瑞,黄沙百战,凯旋归——”
听到这里,皇帝忽然笑了笑,她心头一跳,忙停了下来。
“唱下去。”他淡淡笑着说。
绥绥低了低头,勉强挤出个笑容来:“是。”
“……父子一时,君臣千载,侍宴通宵留太清;贺太平,天增岁月人增岁,夫妇齐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