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冷冷瞟了大阿哥一眼:“你不告状,汗阿玛又怎会知道?”
“你!”大阿哥腾地站起身,被八阿哥拦住了。
太子冷哼一声:“你什么你?你敢做还怕别人说吗?”
眼瞧着要打起来了,三阿哥忙去劝架,越劝太子火气越大,最后还是四阿哥说了一句“先生要到了”才没动手。
不管用什么办法,总算把九阿哥送进了尚书房,宜妃心里终于舒坦了。
她舒坦了,又有人开始闹心了。
本来有九阿哥珠玉在前,贵妃并不觉得十阿哥到了年纪还没进尚书房有多么难以接受,直到九阿哥通过考校,贵妃才有点着急了。
与宜妃不同的是,贵妃着急也舍不得逼儿子,反倒逼起了十阿哥的玩伴完颜琼。
贵妃给出的理由很充分,同样出自完颜家,同样是阿哥的玩伴,凭什么完颜照能通过皇上的考校,完颜琼不行?凭什么完颜照能给十四阿哥启蒙,完颜琼成天只会哭哭啼啼?
完颜琼比完颜照还大几岁呢。
所以十阿哥通不过考校,进不了尚书房,不是十阿哥不聪明不努力,而是完颜琼这个玩伴的失职。
完颜琼比窦娥还冤,她是女子,又不是男子,不用考科举,不用当官光耀门楣,她为什么要读书识字?
在家时,听说长房大奶奶教完颜熙三姐妹读书,她还偷偷向祖母告过状。祖母很生气,把大奶奶叫过来狠狠训斥了一顿,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学些女红针黹就好,书读多了容易生事。
从此,她再没见过长房三姐妹读书。
后来她发现祖母找了人教长姐识字,她问祖母,您不是说女孩子读书不好吗。祖母笑着告诉她,读书是读书,识字是识字,长姐以后是要做主母甚至命妇的人,识些字将来方便看账本,免得被底下的人蒙蔽。
她说她也想学识字,祖母笑着说好,便让她跟着长姐一起学习。
这样她才认了几个字,勉强读过女四书,那启蒙三篇她连听都没听说过。
至于完颜照什么时候认的字,什么时候读的书,完颜琼更是两眼一抹黑。
贵妃忽然要求她向完颜照看齐,通过皇上的考校,再给十阿哥启蒙,这不是逼哑巴说话吗?
可贵妃的话说出了口,她又不敢违逆,只得委屈吧啦地拿起书本,一看就哭了。
这么多字,很多她根本不认识,猴年马月才能背下来啊。
十天过去,点灯熬油,勉强把最短的《百家姓》背熟了,贵妃嫌慢,完颜琼当场哭了出来。
“哭哭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你还会什么?”
十阿哥不耐烦地甩了完颜琼一句,吓得完颜琼赶紧止住哭,十阿哥给贵妃出主意:“额娘,儿子一个人读书没意思,琼儿又是个不中用的,儿子想去永和宫读书。”
才消停一年,又嚷着去永和宫,在那儿吃的亏还不够多吗,贵妃蹙眉:“永和宫有什么好,不就是有两个小书房吗,那边办得,咱们也办得。回头额娘给你请最好的女官启蒙……”
“额娘,最好的女官已经在永和宫了,哪里还有第二个最好的?”十阿哥打断了贵妃的话。
其实十阿哥早有自己的小书房,宫里最好的女官也曾被贵妃请来给他启蒙,他的学习条件在后宫仅次于太子。
只不过后来小书房变成了藏书阁,女官也被十阿哥打跑了,贵妃忆起往事叹了口气。
这时候十阿哥拍着胸脯保证:“额娘放心,九哥能进尚书房,儿子也能。儿子想读书了,只是不想一个人读,您让儿子去永和宫读书,儿子保证在冬至之前通过汗阿玛的考校。”
冬至之前通过考校?贵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十阿哥难得一脸认真,她实在不忍心扫了儿子读书的兴致,当即便带着十阿哥去了永和宫。
德妃听说贵妃带着十阿哥过来了,心里不由一“咯噔”。
九阿哥上个月去了尚书房读书,十三和十四正跟着女官学写字,顺利的话,冬至前也能通过考校。
十三、十四比十阿哥小好几岁,他们要是先进了尚书房,让贵妃和十阿哥的脸往哪里搁呀?
贵妃今天不是过来撒气泄愤的吧。
谁知见了面,贵妃格外平易近人,不但让十阿哥恭恭敬敬给德妃行礼,还带了不少笔墨纸砚过来,细观都是名品。
无功不受禄,德妃心里更咯噔了,贵妃也没绕弯子直接说明来意,德妃闻言一阵无语。
论条件,储秀宫哪儿哪儿都比永和宫好。听说贵妃入宫时还带了不少书籍进来,贵妃自己在闺中也小有才名,十阿哥想读书,贵妃都能给他启蒙,何必非要女官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