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见那对镯子,心中再大的火气也全消了,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佳纭在那儿自说自话。
不是她们骂不还口,而是没必要在这时候节外生枝。与出气相比,还是若琳与四阿哥的亲事更重要。
德妃赏了镯子,意思已经很明显,只差宫里来人交换庚帖了。
可宫里毕竟还没来人,乌拉那拉家即便早明白了德妃的用意,却不好在这时候告诉安亲王府的人。
一则怕有变动,二则也怕安亲王府知道了从中作梗。
不等佳纭骂完,乌拉那拉若琳转头问自家管事嬷嬷:“银子点清楚了吗?”
管事嬷嬷赶紧回答:“整整五千两。”
乌拉那拉若琳无视佳纭的挑衅,朝安亲王世子妃投去一个“恕不远送”的眼神,转身离开。
乌拉那拉家其他女眷也跟着走了,佳纭想冲上去阻拦,却被守在正堂的丫鬟婆子拦住。
从她开口骂人,乌拉那拉家的女眷都只是听着,全程冷冷地看着她,唇角挂着阴阳怪气的笑。
佳纭一拳打在棉花上,更生气了,回去又在老王妃面前哭了一场。
老王妃骂不到乌拉那拉家的人,便拿世子妃出气。
世子妃这回也学乖了,老王妃骂什么她都接着,捱过这一顿骂,她便可以不再掺和佳纭的亲事了。
转过天,安亲王府递了牌子进宫,老王妃求见皇上。宫里很快回话,皇上没空儿,老王妃有事可以去宁寿宫给太后请安。
西边战事吃紧,康熙忙得很,哪里有空见闲人。
况且出了赏花宴那档子事,安亲王府一递牌子,康熙便猜出老王妃求见他所为何事,也懒得见。
且不说安亲王府那个表小姐实在不怎么样,即便她人美心善,康熙也没打算让锋芒毕露的四阿哥与安亲王府结亲。
恐怕对太子构成威胁。
之前康熙答应让德妃办赏花宴为四阿哥挑选嫡福晋,没有明说不给安亲王府下帖子,就是为了试探德妃和四阿哥的态度。
不管是德妃还是四阿哥,只要有人看重安亲王府的权势,透露出有意结亲的意思,康熙都会阻止,甚至打压。
结果是德妃挑儿媳并不看重家世背景,反而更重视女方的人品性情。四阿哥也无意安亲王府,自己选中了家世平平甚至有点没落的乌拉那拉氏。
让康熙非常满意。
然而德妃和四阿哥不愿意,安亲王府倒是很上赶着,简直是“司马昭之心”,康熙不得不防。
从族谱上论,老安亲王岳乐与先帝同辈,是康熙的长辈,老王妃以长辈的身份求他,康熙还真不好拒绝。
于是康熙去宁寿宫给太后请安的时候,把这事跟太后说了,并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太后一口应承下来,答应帮康熙应付老安亲王妃。
老安亲王妃听完宫里来人的说辞,也觉得好,儿女亲事这样的事,找皇上说确实唐突。要不是宫里没有皇后,贵妃又不主事,她也不会出此下策去麻烦皇上了。
找太后说更好。
太后性子绵软,比皇上好说话多了。且太后跟她是平辈,她可以有什么说什么,不必拐弯抹角。
最重要的是,皇上极其孝顺太后这个嫡母,但凡太后所求,从无驳回。
老王妃越发笃定,她这一趟进宫必然能说动太后,达到目的。
等到了约定的日子,老王妃按品大妆亲自带佳纭进宫给太后请安。
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对老安亲王妃就没什么好感,原因无他,这个人脾气不好,太跋扈。
被这样一个人带在身边教养长大的姑娘,太后也不抱什么希望。
果然郭络罗佳纭半点没让太后失望。
尽管她不敢在宁寿宫造次,装淑女装得很辛苦,可太后什么人没见过。只听她卖力诋毁乌拉那拉家的小姑娘,就知道她必然与她外祖母一样,都是个骄纵不讲理的性子。
这样的姑娘要是嫁给四阿哥,以四阿哥冷硬的性子,还不得天天鸡飞狗跳。
不过老安亲王妃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当老安亲王妃说出此行的来意,太后非常隐晦地透露了皇上的意思。
太后以为自己说清楚了,老安亲王妃也以为自己听明白了,结果南辕北辙。
“佳纭啊,别急,太后说得很明白了,皇上和德妃对你印象都很好,只不过是因为你年纪太小。”
在回府的路上,老安亲王妃宽慰道:“年纪小,等两年便是了。反正四阿哥也不大,等两年正好。”
郭络罗佳纭心中惴惴,她怎么感觉自己被太后婉拒了呢,外祖母却说不是这么回事。
她一向依赖外祖母,觉得外祖母特别厉害,不管什么事,就没有摆不平的。
所以外祖母这样说,佳纭并没怀疑,只当是自己想多了,心情又美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