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男女早成婚这套虽没有被验证过,但在康熙眼里因为近亲之事,也带上了几份可信,尤其是舒舒提及女子过早生下的孩子容易夭折,这让康熙不禁想到了自己之前的那几个孩子,除了承祜,其余多生下来的时候多半都是瘦弱不看,后来立主的胤褆也是在那拉氏大上一些后生下的,虽有些瘦弱但也很快就立主,这种种细想下,康熙决定先试行一部分地区的晚婚。
当然,由于现在大部分的想法都是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时就要定下了,不然再过两年就是老姑娘之说,所以康熙就特地选中了一片大清刚打下来的地区,让愿意孩子晚婚的百姓可以搬迁到此处,此事一经宣布,原本康熙还以为没什么人愿意响应,但不少人都愿意前往。
一来这片地方虽有些偏远,但物资丰厚,又有一条先迁过去的可以减免一部分田税政令在,再加上新颁布的法令中也曾经提起过,若是无户籍的流民,在查证确定无犯事过后,在该地为朝廷耕地三年便能落籍在该地,朝廷提供住所,耕地三年中收成三层可以自留用,三年期满甚是还能分到一亩田产,这无疑是让流民动心。
只是此地太过远,再加上要全是流民也容易出乱子,所以康熙一方面安排各地都有接送的地点,有朝廷派人来负责护送,二来这是部分流民也可以在原户籍地进行耕地三年后获取重新落籍的资格,一时间不管是百姓还是因获灾而无话可归的流民对康熙都感激不已,甚至不少人已经称盛世即将到来。
虽是重新订下男女适婚年龄,一次性康熙也不能提高到舒舒所提倡的的男二十二,女二十的年龄段,得逐步而来,先将试行的区域改为,男十八,女十六,这样百姓的反弹也不会变得那么大,再者要是双方都心仪的,可以先一步订婚,等到合适年纪在成婚便是。
如此一来,愿意迟些成婚的女子要远比男子多一些,但也有一些坚持先立业,在成家的男子也欣然愿意,恩威并施下,康熙这条新的法规在逐渐被百姓接受着,甚至皇室也开始起了带头左右,纷纷开始以儿女晚婚作为榜样,惹得朝中不少大臣也跟着效仿。
虽然对皇帝这条想法有些疑惑,但是在前几年皇帝突发奇想的新法规下,他们渐渐觉得跟着皇帝走肯定不错,看看如今安居乐业的百姓就知道了。
所以康熙现在虽忧愁到底什么样的女子能配上的承祜,但心底还是只是觉得可以先选,成婚自然是不急了,承祜距离十八岁还有六年呢,现在还是个只会粘着他,没长大的小孩,不急。
正想着,承祜就高兴高兴的回来,许是怕康熙等得急,他跑进来的时候,额头上还带着汗渍,小脸红扑扑地朝着康熙喊道:“阿玛,我回来啦,我们走吧。”
“不急,瞧瞧,你这刚梳的头发又乱来,坐好,朕提你梳。”说着康熙将让承祜坐在椅子上,自己拿起了梳子替他将梳好了发髻,亲自为他戴上了发冠之后,这才带他去往御书房。
承祜一头乌发生的极好,乌黑柔顺,年少时康熙揉他的头就感觉格外好摸,说他是随了皇后的根,皇后那头乌发也颇受后宫妃子们羡慕,不少妃嫔都特地向皇后讨教过。
看着被他养的极好的小少年,康熙又给舒舒记了一功,这还得力与舒舒在得到康熙信任之后,就极力推荐康熙废除剃头令。
这事还让康熙颇为动怒过,这剃头令虽是先皇仇视的多尔衮提的,但却极好的能压制汉民,这对康熙这些早已习惯剃发之人更是不能更改的。
然而,舒舒却头一次大胆的说道:“皇上,让百姓真正的臣服、认同并不是要靠这种愚政就能成功的,这样的政策只会让百姓表面上臣服,心里却觉得屈辱,做完真正的君主会用造福民众让对方提高对大清认同,甚至以自己是大清人感到自傲,您也知道百姓想得其实很简单,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就够了。”说着,舒舒还给康熙画了一张承祜剃头的模样,半月头的承祜依旧可爱,只不过到底颜值上逊色了大半,眉眼也不在灵动。
在配上舒舒不言而喻的话,康熙在细细琢磨了一番后,的确觉得有几分道理。甚至为此在去北巡的路上,微服私访特地随意考察了一处小县城之后,开始考虑了起来,为此他还去和太皇太后畅聊了一番,这也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用这事来问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倒是极为和蔼,还笑着说道:“的确是有些丑,不过哀家都看惯了。”临到康熙要走时,她才缓缓补充了一句说道:“玄烨,为君者若是因为一件事有了动摇,就不妨考虑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是错的就改,不晚,是对就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