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紧要,你亲自把这封信送到父亲手上。”
“是。”
银蝶也收了笑脸,郑重的把信放进袖子里出去了。
屋里其他人都不明所以,但是黛玉也没想解释,只是对黄蛾和长诗交代了让把院子里的凉亭处收拾好,等会儿在那里和张家来的人会面。
黄蛾和长诗知道张家是县主未来的夫家,也没有再多说什么,立马严肃的应承了下来,然后出去安排了。
把身边其他的都打发走了之后,她先是对门外候着的人交代了张家的人要是到了院子门口提前叫她一声,然后才放心的沉入自己的思考之中。
贾雨村是之前父亲给贾政举荐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可不就是父亲识人不明。
关键是当时她一时没想起贾雨村这个人,后来她进京也没和对方一道,只以为贾雨村已经和她们林家没有了关系。
若不是后来林如海无意之间提起这茬,她都没想到居然在她离开扬州之后,这老小子还是寻上机会让林父给其他人写了信,举荐他得了官职。
想到信里说的帮着人打官司打到了自己母亲的陪嫁上,也是不知道是改气还是该恼。
她正细思的时候,照月进来说张家夫人已经到了院门外。
“好,咱们先出去。”
黛玉下了软塌,走出房门时,外面的张夫人和张刘姑娘已经下了车。
“清雨姐姐旁边穿紫色软云萝香纱的那位就是张大夫人,在她旁边的那位姑娘便是张六姑娘。”
刚刚过来的黄蛾一看见黛玉,连忙走过来把人给她说介绍了。
听罢,黛玉点了头,迎上前去。
“上次咱们一道回来,因着坐船的缘故也没见上面,如今倒是拖了我那个侄儿的福见着了。”
张大夫人是个会说场面话的,半点没有第一次见面的生疏,见了黛玉上前拉住她的手细细的打量了一下,随即温柔的笑了起来,然后对边上的小姑娘说道:
“这是合顺县主,以后是要嫁给你二哥哥的。”
“张夫人和六姑娘请去凉亭坐坐,虽说已经是深秋,可是晌午还是有些闷热,凉亭那里风景别致,又兼散热,正是好去处。”
“好,客随主便,请。”
到了凉亭处,黄蛾等人早已在这里布置好了,有驱蚊的香薰,有纳凉的竹帘和冰块,桌子上面放着的汝窑的茶具和干果之类的东西。
“果真是好去处。”
张夫人叹了一句,然后和黛玉以及从刚刚开始就好奇打量的张六姑娘走了进去。
“前几日听到圣旨的时候我还纳罕,如今见了县主果然如传闻中一样清明玉质,与玉及那孩子模样倒是相配,只可惜那孩子的身体不大好,不然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黛玉微一挑眉,有些惊异的看了一眼张夫人,毕竟身上赐婚换了谁也不会这样直白的说出来。
这位张夫人果真是个妙人。
“是不是觉得我说的太直白了。”
对方像是早已料知她的想法一样,把她的心里话直接就点了出来,这下黛玉是真的惊讶了。
“这倒不是,只是觉得以往听闻张夫人性格内敛,温柔端庄,今日一见却觉得正该在添上一句洞察人心才是。”
张夫人闻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寂寥的神色,随即正色的对黛玉道:
“论洞察人心我远远不及,只是有一言今日特意来劝县主。常年病痛折磨的人是不好相处的,你何苦为了六公主和林大人的事,把自己的后半辈子陷进去,这是极不明智的。”
“夫人你···”
她吃惊的看了一眼边上还没离场的张六姑娘,这小孩子还没离开,上来就这么高能,不怕六姑娘以后有心理阴影吗。
“···夫人如何知道这是为了父亲和六公主。”
张夫人看了边上吃干果的张六姑娘一眼,脸上流露出柔和表情,道:
"你和锦娘是一年出生的,我实在不忍心你因为一时的怒气毁了自己,六公主每每有心仪的郎君想要再婚,总会有突然的事情的出现打断。"
“一次两次便罢了,每次都这样如何不让人怀疑。张家和六公主早就调查清楚是玉及这孩子做的了,可···顾及着他还是个孩子,张家一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六公主一直心仪林大人,这次林大人回京我们都有些担心,可没想到玉及这孩子还是没能转过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