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见鸳鸯应了声离开,这才转头去看屋里其他三个人的神态。
贾母也许是看她表现得很是温顺,脸上的笑意压都压不住,王夫人则是殷勤的准备把自己手里的玉镯子取下来。
边上的邢夫人看见老二媳妇的样子,一边用手帕压着嘴角,一边向下撇了眼睛,明显得是有些嘲讽。
“我第一次见这孩子心里就欢喜,上次你走的匆忙,没能给你见面礼,今儿舅母给你补上,也是我的心意。”
王夫人把镯子褪了下来,起身上前给把黛玉的手拉了起来,然后把镯子给她戴了进去。
黛玉垂头看着手里的镯子,心里不仅冷笑,不过顾及到东西还没到手,也没有拒绝,便只是低声道了谢。
揽着她的贾母看王夫人如此懂事,自家外孙女也没有拒绝,只以为事情已经成了,便高高兴兴的拉着黛玉的手:
“我就知道玉儿不会辜负我和母亲的一片心思,这下好了,将来大家都是一家人。”
话说到这里,贾母又笑着打趣儿了王夫人,“等会儿姑爷来了,你可得让老二好好的和他亲家赔礼,娶了人家的女儿,咱们可不兴欺负人。”
“这是自然的,老太太只管放心就是了。”
王夫人也笑了回话,气氛看着挺好的,这时候鸳鸯也捧着个木匣子进来了。
“就是这个了。”
贾母笑着点了头,又让鸳鸯把匣子打开,见里头果然放着一枚油润光泽的双环玉佩,下面还压着一封信纸。
她伸手把玉佩拿了出来,仔细的观察,指尖触碰下在不起眼的角落果然摸到了刻着林字的标记。
“这玉佩还是当年你父亲和敏儿订婚的时候,他送来的信物,如今竟又成了你和宝玉的,倒也是缘分。”
贾母在一旁感慨着,黛玉的心里只有吐槽:
狗屁缘分,要不是那个脑子少根筋的贾敏,她也不会这样麻烦。哪家母亲给自己女儿订婚,只把自家的信物拿出去,没拿东西回来,但凡当时又贾家送回来的信物,也不会让“林黛玉”最后走投无路。
她把玉佩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顺手就把东西交给了一旁站在着的清雨,然后又取了里面的信纸。
上面的漆印已经没了,可见是经常被人拿出来查看,拿出里面的信纸撑开后,黛玉一目十行,很快便把里面的内容看完了。
信里,贾敏恳切的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庇佑她的女儿,里面也确实说了想让黛玉将来嫁给贾宝玉。
并且透露出了愿以林家的家产为黛玉的嫁妆,让她的母亲给二嫂子好好说一说这事。
信纸一共三张,可黛玉读着的时候明显感觉得到第二张和第三只见不是连贯,中间应该还有一些其他的纸张被撤去了。
而且信里面还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这封信的时间其实不算晚,至少是在贾敏去世前四个月就写好了。
这说明这封信到了贾府,最晚也应该是在贾敏去世前三个月,可这期间贾母收到了女儿临死前的绝笔,不仅没有明确的答应,也没有把信物送回林家。
“怎么样,这下可放心了。”
听到贾母的声音,黛玉不知怎么突然感觉到很恶心。
她强忍住心里的不耐,把信和玉佩都交给了清雨,然后低头逼出了自己的眼泪,然后说:
“外祖母,我先去洗把脸。”
贾母见她眼泪直淌,又担心等会儿林如海见了心里隔应,便赶紧说:“鸳鸯,快带玉儿去旁边重新梳洗一下。”
“林姑娘这边走。”
鸳鸯在前面带路,黛玉站起来顺势把身子埋进边上清雨的怀里,清雨也手脚麻利的把玉佩和信纸揣进怀里,然后和银蝶扶着黛玉走了出去。
“老太太···”
王夫人眼见那个丫头把东西揣进怀里,有些着急的看向贾母,但贾母递给她一个放心的眼神。见黛玉走到厢房里了,赶紧忙着说:
“东西带走了。”
“急什么,这满屋子的人,又是在咱们自己府里,难道还怕人跑了,你做这样子不是叫玉儿看了心里不得劲。”
贾母最见不得王夫人这样子,一旁的邢夫人正要开口嘲讽一句,被贾母眼睛一瞪,也收了回去。
“老大媳妇,你先去外面迎迎他们,看人到了没有。”
邢夫人心里气急,也只能不尴不尬的应了声出去。
等邢夫人走了,王夫人这才心里酸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