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连召既然?春桃有敌意便是?皇上有情。
像他那种冷漠的怪物要想在短短两月内?一个人产生情感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一定也是重生者。
李言兮垂眸吃了一口米饭,思索着顾连召此番出使大宋意图为何。
正这时,宋若抬手夹起鱼片放到了她碗中,一面同皇上道:“有生人在旁,这年夜饭吃的多少不自在,皇兄还是请使官大人先去休息吧。”
其实只要宋渊想,顾连召是留不下在殿中的。
他听了这话一顿,看了宋若两秒后,挥手让门口的侍卫请了顾连召离开。
临走前,顾连召回首看他,轻声道:“我在偏殿等着陛下,同陛下一起守岁。”
第49章 “师父”
缀着珠玉的檀木门打开的刹那,有寒风灌了进来。
殿门被侍卫带上,发出细小的卡擦声。
宋渊往椅子后一靠,敛下情绪笑道:“咱们继续吃。”
经此一遭后,这顿饭吃的意外的安静。
宫人收拾好瓷盘,陆续清空了玉桌。
春桃到底是第一次面见圣上,拘谨害怕,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时差点脚软栽到了李言兮身上。
李言兮扶了她一把,准备差她去偏殿候着。
其一,免得她不自在,其二,有些东西春桃知道了也只是徒添她的烦恼。
皇上见状却先有了动作,下令让宫人先将春桃带去歇息着。
三人围坐在红泥小火炉旁侧,火炉里面火光氤氲,不断传递出的热量暖得人心里软,话便也多了起来。
几人一言一语聊了些闲碎,皇上还兴致勃勃地同李言兮讲了宋若小时候的事情,譬如高高在上的长公主五岁那年钻狗洞被抓,被娘亲狠狠揍了一顿。
李言兮在寻机会开口,意欲告诉皇上顾连召的事情,正准备提及时,却听宋若开了口:“皇兄,我觉得那使官不是什么好人,你得戒备着。”
李言兮垂下目光,给自己倒了杯桃花酿。
皇上听到后,蹙了一下眉,“此话怎讲?”
宋若:“我能记起前世的一些事情,这人同前世宋国灭亡干系很大。”
皇上愣了一下神,往火炉里添了炭,这才掀唇道:“那孤一定多加提防。”
李言兮伸手,离得火炉近了些,温声道:“我同你们讲个故事。”
“从前有四个人,关系甚好。中秋时节一起赏月,冬日里一起堆雪。他们就像我们三人一样,除夕夜时会围在炉子旁谈话。”
“他们中一个是一国之君,一个是当朝长公主,一个是公主少师,一个是敌国的细作。”
“细作在其中潜伏多年,四个人看上去感情甚好,一直到细作将一切安排好,转眼成了敌国将军,坐在了敌军战马上。”
殿内沉默了片刻。
皇上抬手,用炭夹拨弄了一下炉子里面的烧炭。
他看向她,话里似有哑意,“而后如何?”
李言兮继续温温和和道:“而后君王亡了国,跳下城墙,死在了细作的面前,公主和少师被乱箭射死。”
殿内火光氤氲,无人开口说话,寂静绵延了很久。
她知道宋若同皇上都能领略她的意思。
夜色深了一些的时候,皇上说有些倦怠了,让她们自行回去文心殿。
宋若虽然已经自宫中搬了出去,她的文心殿却是日日有人打扫。
只要换一床被褥,二人就能在宫中住下。
李言兮和宋若并肩走在宫道中,小太监在前面挑着灯。
宫道两边伞灯发出微弱的白光,雪覆住了伞灯的石脊,落满了宫道。
宫靴踏过的时候,发出微弱的踩雪声。
因着宫中夜间灯火足,宋若差小太监先行退下。
下宫阶的时候,她抬手搀住李言兮,如墨的眸子含着笑意,攸忽轻声道:“二小姐头发白了。”
除夕夜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雪,如飞絮一般洋洋洒洒,出了廊间后,便落了两人满头。
或许宋若只不过随口说了一句戏言,李言兮侧首瞧着她,蓦然生出一种恍惚感来。
青丝至白发,白首到暮年。
有如一瞬间人便到了垂暮之年,可某个人却一直都在你身后,伴了你一生。
李言兮朝她温和一笑,眸光极其专注地落于她身上,抬手帮她扫去斗篷上的雪。
宋若站定,低下头由着她扫去头上的雪,再是将她身上的雪扫了个干净。
那小太监机灵,又忙不迭的从廊里蹿上前,递出一把素面骨伞来。
宋若握住伞柄,挡住了除夕夜里下的静谧小雪。
伞不够大,李言兮扫了一眼宋若露出伞外的半个肩膀,覆住了对方握住伞柄的手指,将自然倾到自己这边的伞扶正。
对方的手指凉,李言兮却莫名觉得心里被烫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