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儒一番话让小皇帝感到十分羞愧,她连忙擦拭了眼泪,“谁说朕为了萧瑾要放弃盛国了,我是卫氏子孙,皇考建立盛国是为了光复大宋朝,朕自然也会以此为目标。”
李娴听后向司儒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还是司儒大人有办法。”
小皇帝擦了眼泪,朝司儒问道:“对了,你也入陵了,可曾见到萧瑾?”
司儒点头,“臣与萧将军以易容术潜入安国公世子林俊所领的控鹤军中,一路探陵,而后至一处阵中时分散,我以摸金者的身份带领林俊选了一句,本想伺机除掉这个世子,可是…”
“可是什么?”李娴问道。
司儒眉头紧锁,“红牡丹一直跟在林俊身侧,而且似乎知道我的身份,并一路提醒林俊,处处提防,害我错失了几次极好的机会,最后快到墓室时藉着机关下了手,但是我想以红牡丹的身手,定能保林俊周全,最后也证实了,她们二人都安全的从永兴陵出来了。”
李娴大惊,“四娘?”随后深深皱起眉头道:“朝廷并没有安排四娘入永兴陵,这次的事件也没有告知她。”
司儒一脸的不悦,“谁知道她在想什么呢,早说过这种风尘女子并不靠谱,坏我计划不说,墓室也没能进去。”
司儒忽然想到了地底艮岳的那一幕,但没有向她们提起。
“所以永兴陵坍塌时,萧瑾是在内的?”小皇帝急切的问道。
司儒点头,连忙道:“但永兴陵是活陵,陵底地下水可以通往下游的河流,地陵坍塌时,地下水渗入,以萧瑾的身手,应该不至于被困于陵内,不过入陵前我曾阻止过萧瑾,永兴陵危险重重,不需要她涉险,我一个人就足够了,但她…”
“萧瑾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自从先帝驾崩后又有谁还能够劝动她呢。”李娴说道。
“宁国那帮人,跟他们的监国是一样的德行,盗陵不成,竟用火药炸陵。”司儒气氛道,“果然是什么样的主子养什么样的狗,如果不是圣祖皇帝的新政,仁孝章德皇后的坚持,那魏清能有今天的地位吗?就凭几千年前的孔孟之道,我们只会被人踩在脚底罢了。”
李娴轻轻佻起眉头,她看着窗外的雨,眼里黯然失色,“永兴陵…真的就这样塌了吗,那帝后的尸身…”
司儒陷入沉默,随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早知道这样,就不听那牛鼻子老道的话了。”
李娴看着窗外,随后朝司儒道:“阿儒,巩县至盛京千里之遥,舟车劳顿,这几日就先好好歇息吧,萧将军的事,我会想办法的。”
“嗯。”
----------------------------------
半月后
盛国朝堂依旧运作,只是原先萧瑾掌管的军务都移交了诸将分领,最后呈于皇帝手中,小皇帝开始了正式的亲政,由太师辅佐。
萧瑾不在的时间里,小皇帝依旧是茶饭不思,一连几天下来,人都消瘦了许多。
“陛下,政策要与民生相结合,文官有些谏言看着虽好,可是也要结合当地百姓的生活才行,那些士大夫家的子弟有些从未体验过民间疾苦,需知,天下万民才是国之根本,不能纸上谈兵。”司儒翻阅着小皇帝亲批的几份奏疏教导道,“百官出谋划策,君王所做的一切决断都关乎着国运与大势,也系王朝的盛衰与走向。”
小皇帝看着司儒,不满的拍桌道:“司卿,你就比朕大几岁而已,你只是帝师的侍童,帝师都还没发话呢,你怎先开口了。”
“陛下,政事上,司儒大人的确要比臣更娴熟。”李娴说道,“盛国的许多国策,并不是出自臣之手。”
小皇帝嘟起嘴,“难道她还能比先生强?说得头头是道,好像她当过皇帝一样。”
司儒旋即拱手,“臣可是大盛的臣子…”
内侍急匆匆跑入内通报道:“陛下,太师,司儒大人,南边传来消息,御林军找到萧将军了。”
作者有话要说:
转生的人肯定都有bug存在
第57章 萧瑾归盛
——盛京——
消息传入殿内太师李娴与翰林学士司儒终于松了一口气,小皇帝闻之大喜,本想立马动身去见萧瑾想了一会儿后拍响桌案道:“好啊,总算等到她回来了这次朕一定要好好惩治她。”
李娴与司儒相顾一视随后都捂嘴笑了起来。
小皇帝见后,看着二人说道:“先生和司卿笑什么朕说的可是真的。”
“陛下的话,臣可是记住了等一会儿萧将军回来,只怕陛下自己忘了。”李娴说道。
小皇帝再次拍响桌案,“萧瑾犯的可是欺君之罪,朕才不会忘记呢,二位卿竟敢笑话朕?”
“臣等不敢。”李娴与司儒连忙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