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传人在古代,知己遍天下(248)

作者:沉舟钓雪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卢公子挑眉道:“程兄能背《茶经》,在下原以为程兄是爱茶之人。”

程灵笑道:“在下还能背《列子》,却也做不到‘有无皆忘,万异冥一’。”

列子,那是道家先贤!齐国人清谈时,倘若不说老庄,便会说列子。

魏国的清谈风气虽不如齐国盛行,但看这卢公子的作风,以道袍为日常着装,好饮茶,好风雅,可不就是正正好的齐国士族风范么?

卢公子脸上亦露出微微的笑,他说道:“程兄所言,君子之道,有若无知罢了。”这是在说程灵有君子风范,懂也说不懂,有也说没有,玩谦虚呢。

卢公子然后举起茶盏,又向程灵示意。

瞧瞧人家这说话水平,程灵还能不饮吗?

她再次拿起茶杯,这一次双手举茶盏到身前,手掌和衣袖遮住了盏口,程灵虚饮了一口,又将茶盏放下。

卢公子终于没有第三次再示意,只笑叹一声,说:“摘星楼的二层,若是雾隐书院的学生,又取得了进入摘星楼的资格,比如张允兄,于樵兄,这两位便可以直接上去。”

说话间他看着程灵,目光似有遗憾。

程灵上次拒绝了伍先生的邀请,不肯去雾隐书院,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

要知道,就连骆游和卢公子等人,都也在雾隐书院读书呢。

魏皇如今大力发展科举,即便是世家子弟要想出仕,有时候也难免要走科举之路。

程灵站起身,说:“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人皆有所适,小可惟愿守静,专心一意。”

说完,程灵又对卢公子拱拱手,此后就不再说话。

留下卢公子跪坐在这茶炉前,程灵则自顾走到那一排排的书架前,只管做自己的每日常例——专心看书。

这种心理素质,实在是让卢公子哑然。

程灵自顾看书,二楼既然去不了,她也不强求,至少一楼这边,她是要看个够本。

最后也不知是在什么时候,卢公子离开了,摘星楼的管事也不在,只有程灵一个人,在这偌大的厅堂中,翻过一本又一本的书,默默诵记其中内容。

程灵不知道的是,卢公子离开厅堂以后,其实是去了摘星楼的三楼。

在那里,卢公子手拿一叠文册,其中一页赫然写着:程灵,齐国云川郡人士,曾刺杀临海王,人送外号玉修罗……

卢公子查到了程灵的来历!

这种消息能力,比起程灵的心理素质,或更令人心惊。

程灵自顾读书,到时间以后就自行离开。

隔日,是她来摘星楼看书的第九日,她仍然照着时间来了。

第十日,程灵还是如期而至,当然,她没有再“遇到”卢公子。

如此一连看足十日,等到第十一天,程灵就自动不去了,可以说是非常遵守摘星楼的规矩了。

九月初七那一天,程灵傍晚时分从白鹭染坊回到平安坊的程宅。

却听洪峰来报:“郎君,销售队的兄弟们最近走街串巷,见着个事,小的思想几遍,觉得还是该报给郎君。”

这话有意思,程灵问:“什么事?”

要报就报,这还得想个几遍才考虑来报,那不是很奇怪么?

只见洪峰面露赧然,期期艾艾说:“郎君,是戴家娘子的事,咱们的小子瞧见,瞧见她最近跟一个小白脸儿走得特别近……”

程灵顿时挑眉。

第187章 青原山诗会

程灵细听洪峰说八卦。

戴思媛今年十六岁,戴父戴母在世时已经给她定过亲,定的正是同为染坊子弟的张允!

程灵问:“张允,是在雾隐书院读书的张允?”

洪峰连忙说:“正是此人!郎君也知此人?哎,这个人了不得,商户子弟,居然能进雾隐书院,要说他家的家业也只是寻常,比起穷人家算是富户,但要跟那真正的富贵人家相比,嗐,那可就什么都不是……”

后世流传一句话,叫做“穷文富武”,但在如今这个时代,事实却恰恰相反。

为什么后世要说穷文富武呢?

那是因为习武之人打熬筋骨,往往需要大量补品与药物,补益身体,调理暗伤。所以说,没钱练不起武!

而读书人即便家贫,但只要肯苦读,出得起最基本的笔墨束脩钱,至少就能有一条进身之阶,或许可以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因而又还有种说法,叫穷书生,酸秀才。

但那只是后世,不是如今,不是齐国,也不是魏国。

如今魏国的科举也才兴起不过二十几年,把持着知识文化的还是传承士族。

都说千年的世家,流水的王朝,世家垄断文化,即便朝廷实行开科取士,但底层的普通人要想获得读书的机会实在是太难了,又凭什么去与士族子弟竞争科考呢?

上一篇:小女深藏不露下一篇:天命福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