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那都是十几岁时幼稚的念头。
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母亲。
再也不需要了。
江珩收回视线。
忽地,感觉到自己的手被牵紧。
江珩回头,看见神色关切的宁荞。
他媳妇最近逐渐敞开心扉,好几回学着主动牵他的手。
-
团团圆圆要离开海岛了。
这一次的离别,不再伤感,更多的是被惊喜代替。
他们一直跟在唐清锦身边,上哪儿都跟着。当姥姥让他们将得来的奖状和风车一起收拾进行李时,两个小不点都不愿意去,视线牢牢锁定妈妈。
团团圆圆是怕一不小心,妈妈又不见了。
唐清锦看穿孩子们的心思,柔声道:“别担心,以后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们,不会再消失了。”
“不会再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吗?”团团问。
唐清锦很庆幸,孩子们直到现在都并不十分理解死亡的真正意义。
虽然这错过的几个月时间,让他们受了很多的苦,可好在时间会冲淡一切。
“不会。”唐清锦说,“一定不会。”
“那爸爸什么时候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回来呢?”圆圆的笑容软乎乎的。
唐清锦怔了一下。
“团团圆圆——”唐母喊,“宁老师来送你们去码头了。”
见到妈妈,固然是开心的,可离别还是有些许遗憾。
团团圆圆的遗憾是,等回到老家,他们就很难再与宁老师见面了。
宁荞给团团圆圆一人写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是军区大院的地址。
唐清锦也跟宁荞交换了自己家的地址。
她搬出村子很久了,婚后就一直住在城里,这趟回去,估计房子早就已经被婆家人占了,不过唐清锦也并不是好欺负的人,拿回房子并不是难事。
“团团圆圆,以后要经常给我写信呀。”宁荞说。
团团圆圆看着自己手中的小纸条。
虽然知道是海岛军区大院的地址,可是——
“宁老师,我们不认识字呢。”团团小声道。
“那就给我画画吧。”宁荞笑着说,“团团圆圆很会画画,上次给我画了妈妈,特别像。多亏了你们的画,我到了安城,在那间医院里,才一眼就认出你们的妈妈。”
团团圆圆的眼睛更亮了。
找回妈妈,也有他们的功劳吗?
唐母哭了一上午,眼睛都肿了,这会儿提醒自己得忍着。
在她和外孙、外孙女最难的这段时期,孩子们能遇见像宁荞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运。
当然,不仅仅是宁荞,还有班里温柔的陆老师、阿姨,以及愿意给他们腾出一个屋子的聂园长。
唐母相信,即便过了十年、二十年,团团圆圆忘却了在海岛生活过的记忆。
可托儿班里这些老师们给他们带来的正面影响,将让他们受益一生。
聂园长很忙,就不能送这一家子人出岛了,将这重任交给宁荞。
等到宁荞一走,她重新拿出托儿班教职工的名单。
短短几个月,她看出宁荞对幼儿教学这份职业的热忱。
他们的托儿班很小,可聂园长在这其中倾注自己的心血,始终坚信自己能将这个单位办得越来越好。
下一步聂园长想做的,是在人事方面,对教职工进行更规范的管理。
宁荞年轻,但正因为她很年轻,才充满着热情与创造力。
聂园长的托儿所里,还缺一位副园长。
不知道让一个十九岁的小姑娘担任托儿所里的副园长,会不会是一个过于大胆的决定。
但聂园长打心眼里认为——
宁荞有能力胜任。
-
唐母已经将剩下的行李收拾好,就只有几件衣服而已,并不重。她简单热了几个包子,让孩子们和闺女垫垫肚子,再将聂园长的家清扫干净。
江珩必须回部队,宁荞回了家一趟。
家里被整理得很干净。
弟弟妹妹们的书桌上一尘不染,作业全都在八仙桌上。很显然,是几个古灵精怪的大孩子知道他们小嫂子今天会到家,吃完饭擦完桌子之后,特地将作业摆出来,等着小嫂子夸夸的。
现在他们已经上学去了,估计等下午放学时,三个孩子都将是班级里最快冲出教室的。
宁荞眼底染了笑意,拿了一支笔,在他们的作业上画了小小的五角星。
从家里出来,宁荞给两个小朋友拿了几颗大白兔奶糖。
团团圆圆吞了吞口水。
宁荞直接撕开两颗糖的糖纸,将甜甜的糖果塞进他们的嘴巴里。
团团圆圆的小嘴巴,变得鼓鼓囊囊的,眼睛笑成弯弯的月牙形。
剩下的糖果,被宁荞塞到他们的小口袋里。
再不舍都好,还是得和他们道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