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得出来,他就算免费送,给贡院搞个赞助也完全没问题。
只是制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他都知道,可要用的那些材料就不是大齐都有的,有的还需要反应炼制,真要坐起来比稻草纸麻烦多了。
八月十二这日一整天都是第二场的进场时间,反正也不用答题做试卷,秋羲索性直接坐在号舍里推演炼制五色透明玻璃的方法,主要就是把大齐搞不到的材料想办法替换成更容易获得的。
秋羲在前不久已经把高中的数理化课程交给柳郁了,他自己在刷题练齐八段和策论的时候,柳郁就在他的看护下做小实验,现在柳郁已经是个能独立制出氢气的熟手了,后面真能做玻璃的话柳郁还可以配合他。
因为今天是入场的日子,考生是拿不到任何纸张的,秋羲只能在脑子里打草稿演算各种方程式,一边留心听柳郁那边的动静,担心他病情变得更严重。
中午各号舍里的考生都开始啃已经有些变味的馒头,坐在秋羲附近号舍的那几人有些疑惑,前两天明明到点就会有的香味怎么今天还没飘出来,昨天中午可是有烤腊肠的,他们还等闻着香味下馒头呢。
秋羲回过神时已经过了中午,听到自己的肚子在咕噜叫,他这才取了炉子开始生火做饭。
腊肠本来就放不了几天,搜子检查过的那些他昨天就吃完了,系统的储物格里还放了有,都是按搜子检查的标准全部切开的,不过他也不敢吃的太明目张胆,否则被巡逻的官吏注意到他考篮里的东西越吃越多不好了。
秋羲拆了一小袋混着花生红枣的米倒进小陶锅里,没一会儿号舍间便飘出一缕缕淡淡的枣香。
他捧着盛满饭的碗有些没胃口,肚子虽然饿,秋羲却没心情仔细品尝这碗在号舍里显得奢华至极的腊肠拌饭。
也不知道柳郁有没有精神弄吃的,万一他难受得不能按时吃饭怎么办。
下午,柳郁那边传来的咳嗽声变少了些,可日落的时候又发作起来,到了夜里情况更加严重。
秋羲枕着手臂躺在木板上,双眼透过夜色望向柳郁的方向,直到夜深了,柳郁渐渐睡着后不再咳嗽,他这才稍微安心地入睡。
第二天,八月十三,第二场正式发卷的日子。
秋羲起床后见柳郁那边没有咳嗽声,知道他多半已经服用了妙手回春丹,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收拾好自己后便吃了早饭等待发卷。
第二场考论、判、诏、诰、章、表,字数三百字以内,换到现代就是测试大齐考生的公文写作能力。
秋羲拿到试卷后一看,一道礼乐论,一道文教诏,还有判、诰、章、表各一道。
礼乐论相关的文章秋羲之前跟着柳郁的指导做过好几篇,这一篇要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倒是另外一篇诏书有意思。
只见拟诏一题写着,“拟汉令置五经博士”。
第二场的诏就是让考生拟写诏书,秋羲拿到的这道题目简单来讲就跟替李某写信一样,不过他这次是需要替汉武帝写诏书,为朝廷开设五经博士这一官职。
所以考生写这篇诏书之前得先知道这是汉武帝一朝开设的五经博士,还得知道五经博士是干什么的。
像国子监里给秋羲他们讲授《春秋》的吴博士就是大齐五经博士之一,专攻《春秋》,通晓《四书》,整个大齐的国子监里只有五名博士,分别专攻《易》、《书》、《诗》、《礼》、《春秋》,是个正七品的官职。
不过在国子监读书的考生要是还答不出这种送分题,那还是趁早洗洗睡了来的好些。
秋羲提笔便写了这篇置五经博士的诏书,内容方向没什么需要纠结的,唯一要多考虑的是措辞。
他先快速打了草稿,然后检查有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文字,想了想又把汉武帝朝可能避讳的文字也替换掉。
最后检查一遍没有错漏,这才重新誊写一遍开始写那篇礼乐论。
其他四道判、诰、章、表秋羲也跟着柳郁练习过,当时还是国子监的作课上交时间快到了,柳郁把他自己以前写过的拿给秋羲做参考,有柳郁给他做指点,秋羲自己又聪慧,掌握这些东西当然易如反掌。
第二场的考题虽然最多,看似好像要写一千八百字,实则不然,考虑到实际情况,每道题能写百来字就已经够多,超过三百字就过于冗长,所以考题规定在三百字以内。
秋羲第五道题写完草稿时正好到了中午,他便停下吃个饭再继续,要是不用毛笔答题,以他的速度一早上完全能把题目全部做完。
饭后休息了一会儿,秋羲这才把第五题誊写好。
他正要开始写第六题时,忽然发现号舍里的光线暗了很多,抬头朝外看时,才发现空中有乌云遮住了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