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便要起身,被萧恒拉住了手臂拽回去又厮磨了一番才肯放人。
江闰本想换回自己的衣服。一是方便,而是来回脏了也不心疼。却被萧恒无情驳回,把人安置在自己大腿上就像抱着个生怕别人抢走的玩具。
萧恒一边把玩着江闰莹白如玉的手指,一边漫不经心道:“我听赵武说,你今日去了药铺。可对?”
江闰心头一震,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她嗫嚅着,像是带着点委屈。
“我今日去了书画铺子,看了本话本子。”
萧恒听她没回答问题,反而说起别的来,也不拆穿她就看她怎么说。
“话本里说,若是正妻没生育而其他人早生育了,是丑事。别人说起来,要笑话的。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那孩子还不得重视,以后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我……”
今日说了这么多话,萧恒已经很满意了。此时说起孩子的问题来,萧恒还真的没想这么多。
不过,听江闰说起孩子的事,他竟有些隐秘的兴奋。像是得到了什么额外的礼物一般。
不过,江闰的想法也合理。为长远几,萧恒也没多说。而是让人安排一个大夫,根据江闰的体质配制药物。
“路边小药房的药,用不好难免伤身。还是根据个人体质,免得以后受罪。”
说着,萧恒扶上江闰细瘦的腰肢。金线刺绣云纹的腰带显得华贵的同时,更显得纤腰不盈一握。
他看着眼前平坦的小腹:“若是有了,便生下来。以后抱到正房去养,也能有个好出身。”
第23章
江闰听了这话,后背硬生生在温暖如春的屋里出了冷汗。
先且不说没有孩子,便是有了孩子也要打下来。生下来被抱走,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叫自己一声娘,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江闰连想想都觉得不能接受。
心里这么想着,江闰面色却没有变化。只低声应了,点点头。
萧恒见她点头,心里舒畅无比。正好小青过来摆饭,心里舒畅的萧恒因此多吃了一碗饭。
夜里,事毕之后。江闰看着睡得不知天地为何物的萧恒,眼里尽是抹不掉的恨意。
早春的颜色是多变的,今日还是灰白一片的草地,明日就变成了嫩绿色。到处游人如织,爱美的女子们纷纷脱下了冬衣,不理会春捂秋冻的俗语,尽情享受春日里的京城。
城内有一处湖水,是汴京城规划时特意留出来的。当时的风水大师萧恩赐算出只有城南有水,才可保景朝福祚绵长。
当时的□□皇帝对风水谶纬之学深信不疑,马上命人将城里的一处小水泡挖成了湖。取万世昌平之意,便叫做昌平湖。
湖里的淤泥便堆在旁边,成了一个小山包。为了省力,这座山便叫做湖山。
后来老百姓们口口相传,湖山变成了“虎山”。说是这座小山像是一只趴卧的老虎,守护着京城。
为了这个好意头,这座山便成了虎山。一直叫到现在。
本来光秃秃的山头,朝廷命人种了不少树木。春天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返青的枝条上已有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江闰今日的目的地便是昌平湖。一早赵武就把车赶到了湖边,找了个湖光山色都好的地方停下。
不一会儿,游人便从四面八方汇集。湖边来来回回不少贵女,远远由下人陪着踏青。
也有些文人墨客,带了笔墨纸砚写生作诗。若是被哪家的小姐看中了,还能成就一番佳话。
江闰也带着笔墨纸砚来到了湖边,趁机写生舒缓心情。
湖边没有放笔墨纸砚的地方,观景亭台本就数量少,过去画免不了被人打扰。所以江闰选择将桌子放在轿子里,把轿帘拉开,边看边画。
就这么慢慢画着,等到了时间赵武自会提醒。
只是没想到,还没等到赵武的提醒,先等来了一个熟人。
江闰认识的人不多,但看见了就一定会认出来的。
她远远看着就认出了湖边那人是谁。
元宵节夜晚的馄饨摊老板娘。依旧是圆脸大眼的甜美长相,依旧是平易近人的笑容。
只是打扮变了许多。卖馄饨时的粗布衣服,素银簪子换成了绫罗绸缎和金玉首饰。就连身后都多了一个此后的丫鬟,手里拿着小包袱跟着伺候。
不远处一顶青布小轿等着,看样子等的就是这主仆二人。
江闰合理怀疑,卖馄饨并不能让人短时间内变得如此富裕。本想下去问问她发生了什么,后打消了这个想法。
毕竟人家现在看起来过得很好——起码比自己好。
只要过得开心,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
江闰放下帘子,把对方华贵幸福的样子画了下来。画上的人行走在春日的暖阳里,看起来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