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鲁元公主犹豫起来,“可是父皇……”
吕雉打断她的话,说道:“从他将你踢下马车那一刻开始,他就不配做你父皇。”
鲁元公主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从他打算把我送去匈奴和亲那一刻开始,我也不想当大汉的公主。
看着吕雉清冷的眸子,她知道,母后今日,当真是被弟弟伤透了心,终于那份偏爱,要落在她的身上了。
她轻轻翘起唇角,笑了笑。
“母后,那儿臣今日起,是不是改名为吕元娘?”
吕雉点点头,又摇摇头,“你是刘家的元娘,却是我吕家的未来凤主,今日起,你便叫吕凤。”
“好,儿臣吕凤,拜见母后!”
作者有话要说:注1:司马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第九》“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或言“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适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适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注2: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注3: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馀,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说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毫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赵午等十馀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注4:出自《汉宫春色》
第20章
吕太后的召还诏书和皇帝刘盈的密信几乎是同时抵达赵国。
收到诏书和密信的,正是赵国的国相周昌。
刘邦当初为了自己这宝贝儿子刘如意,也是煞费苦心。
一开始听了戚夫人的话,担心自己死后吕后会对他们母子不利,加上刘盈性子软弱仁厚,完全不像他,远不如刘如意活泼英朗酷肖自己,刘邦就动了易储之心。
结果就被周昌骂了。
周昌是最早追随刘邦起兵的部下,当初他与堂兄周苛一起在沛县做卒吏,后来刘邦成为汉王,这些一直跟着他的老兄弟们也都加官进爵。而周苛为刘邦殿后守城时被项羽所擒,拒不投降还劝他们降汉,结果被项羽烹杀。
在灭楚之后,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为汾阴候,官至御史大夫,汉初沿用秦朝官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成三公,可见去地位之高。
而周昌性情耿直,坚韧不拔,从刘邦到萧何曹参都对他敬畏有加。
因为有一次周昌曾经进宫向刘邦禀奏政事时,正好看到刘邦抱着戚夫人,周昌转头就走。
结果刘邦追上去抓住他不说,还骑在他脖子上问他:“你把我当成什么样的君主了?”
周昌仰着脖子说:“今天陛下在我眼里,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君主啊!”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放他离开,然而更加忌惮周昌。(注1)
当刘邦提出要废太子另立刘如意时,朝中大臣纷纷反对,尤其是周昌,当场与他争执,寸步不让。
周昌本身就有点口吃,说话很慢,一着急就容易说错,盛怒之下,说道:“臣虽然说话口吃不清,没什么好口才,然而臣期期……期知道这事绝不可以。陛下想要废太子,臣期期……决不奉诏!”这也是著名的成语“期期艾艾”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