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兄弟之中,倒是他最为聪明,聪明得在学量里压得兄弟们都像个傻子,而他在轻松博取老师和 长辈的喜爱之后,反过来再私下里欺负其他的兄弟。他所得到的利益,想让兄弟姐妹们分享,那是门都 没有的事儿。
清河王原本没打算让女儿们读书识字,按照大汉朝的惯例,宗室女中出色的会被选去和亲匈奴或 乌孙等国,他虽然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女儿,可能和世家贵族联姻,总是好过白送去塞外。
其他的姐妹怎么想刘别得管不了,可她因为和刘祜是同年同月出生,简直就成了衬托刘祜的那片 绿叶。
论出身,刘祜是嫡子,她是麻女。
论地位,刘祜十三岁被迎立为皇帝,她沾光被封为舞阴长公主,可刘家这会儿公主有几十个,根 本轮不到她出头。邓太后再怎么专权,刘祜还是位及至尊的皇帝。
论学识,刘祜五岁就能诵读经典,刘别得那会儿连字都认不得几个,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刘祜从小受到的都是精英教育,被选为皇帝后更是整个大汉帝国最顶尖的大儒为师,就这样,也没能把他的性子掰过来。
甚至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儿时的优点渐渐平淡,反而是越来越暴戾的脾气在邓太后的眼皮子 底下渐渐藏不住,甚至因为邓绥发现他的私德不修,批评几句,他当面不敢反驳,私下却暴跳如雷, 折腾官女砸毁官中陈设,大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反正他做得再好,太后也不肯还政给他,那他还装什么,
大不了,就看谁能熬过谁,早晚太后过世之后,他还是一国之君。
这种认知,在这条历史线上的确没什么错,
从西汉第一位皇太后目临朝称制开始,两汉的太后和外戚专政就没断过。
就连汉武帝当初还是靠着娶陈阿娇跟太后一脉拉上关系,才能上位称帝,就更不用说其他未成年 皇帝头顶的太后和太呈太后们了。
可不论这些太后和太呈太后们如何强势,最终还是要寿终正寝,政权始终会回到老刘家的子孙手
中。
如果没有天降神谕的直播,刘祜的梦想的确可以成为现实。
可惜,陈曙带来的直播,不仅仅改变了班昭的想法,也改变了邓绥的想法。
在原本就强势的邓太后手下,朝堂之上根本没几个能跟她对抗的官员,就连世家贵族们,眼睁睁 看着她一手强权一手利益地推行新政,将整个大汉帝国推向繁荣盛世,民心所向,他们也只能顺势而 为。
所以,当邓绥真的想要称帝之时,已经被她清理过几次的朝廷上下,真没多少能反对的。
就连刘祜自己,也只能在无能狂怒之后,主动上门请求禅位。
他很清楚,如果不自己主动禅位,可能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忽然生病,暴毙于宫中,届时太后依 然会登基称帝,甚至连祥位这个流程都不必走了。
从西汉到东汉,被废被毒死被贬为庶人的皇帝有的是,不少他一个。
所以在暴怒狂怒悲情悲痛之后,他还是识时务地去认错跪求太后接受他的禅位。
至少,他还能保住性命,就算不当呈帝,还能当个…….光头王爷。
清河王的爵位,已经由刘虎威承袭,这个当初一直被刘祜打压的弟弟,不可能接个退位的皇帝哥 哥回家供着养着给自己找不痛快。
只是刘祜没想到,他下台了,那个一直被他瞧不上连身边侍婢都不如的庶姐刘别得居然成了宗室 子女中的佼佼者,眼看着比他还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继承者,就堵心堵得快要心梗了。
刘祜从来不知道,小时候吃穿用度连他身边焊女都不如的刘别得,居然进了学堂后如鱼得水,学 习进度快不说,还跟邓家人打成一片,完全没有身为刘氏子女的自觉,
刘别得却不以为然。
她十五岁及笄后就嫁入了邓家,作为邓太后一手安排的联姻,其他姐妹们犹豫甚至避之不及时, 她主动站出来答应,让老刘家松口气之余,也赢得邓家的尊重。哪怕刘枯退位后,她从舞阴长公主变 成了舞阴那主,邓家待她依然如故。
这次女帝选拔宗室子女时,刘别得和她的夫君邓一起参加,只是邓褒在两轮过后就主动退出, 刘别得却一路晋级,成为最先入朝观政的宗室子女之一。
她最出挑的,不是书法也不是背诵典籍的记性,而是速度。
别人抄一篇经史典故的时候,她能抄完三篇。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她边听边记,几乎能完全同 步记录。
到后来被推荐去旁听朝议,刘别得能现场边听边记还整理出朝臣们上奏讨论的重点内容,一退朝 就能提交给女帝一份完整清晰的朝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