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看到的贞节牌坊,大多是明清两朝所立,古代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以明清两朝为最,而他们奉为圭臬的女四书,《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
【其中第一部 《女诫》,就是出自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班昭的《女诫》。】
【《女诫》作为班昭教育家族女子做人道理的一部私书,因为她的文采和盛名传诸于世,成为其他几部书的基础,其中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注3)。】
【她当时著作这部《女诫》,是教导族中女子在世家中的生存之道,当时她自己不光可以开班授课,还有闺蜜邓太后下旨办的学堂男女兼收,就连班昭自己都要求族中女子要读书识字,却没想到,后世之人,在她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变本加厉,将《女诫》变成了一道枷锁,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成长。】
【一句“专心”,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于是,列女传中,将为夫守节或殉节的女子,称为“节妇”、“烈妇”,未嫁而为未婚夫守节殉节的称为“贞女”“烈女”。】
【清朝的《钦定礼部则例》中,还对贞洁烈妇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自十岁以前守至五十岁,或年未五十而身故,其守节已几十年,查系孝义兼全厄穷堪怜者”,及为夫守贞的“未婚贞女”,称为节妇。“遭寇守节致死”,“因□□不从致死,及因为调戏羞忿自尽”,以及“节妇被亲属逼嫁致死者,童养之女尚未成婚,拒夫调戏致死者”,称为烈女。(注4)】
【官府对于地方乡绅公举的节妇烈女审核后,会发放“坊银”用于建造牌坊。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家法,从京师到地方,不但建了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节孝祠,还依照朝廷表彰建贞节牌坊,节妇烈女们生前题名牌上,死后入祠堂享受祭祀,家族皆以此为荣。】
【光这“节烈”二字,就不知逼死了多少人。】
【明朝的《列女传》中,节烈女子人数多达269人,忠孝女子36人,才女一人都无。而清朝《列女传》中,节烈女子高达510人,忠孝女子206人,这还仅仅是史书中的一角。】
【被称为“牌坊之乡”的徽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牌坊,就有一千多座。《明实录》中关于明代受旌表的贞节妇女就有4909名,而到光绪年的《宣城县志》,就用六卷329页的鸿篇巨幅,记载了7314名节妇烈女,大部分人,别说事迹,就连名字,也只剩下XX妻XX氏。】
【这些《列女传》中,血淋淋地写着“吃人”二字。】
班昭忍不住一个哆嗦,邓绥握住了她的手,两人默默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光幕,向她们展示着更为残酷的画面。
【大多数节妇烈女,自愿或不自愿的,在丈夫或未婚夫死后,自己幽闭在家中,不吃不喝长达数日,活活将自己饿死。有些家族为了名声和牌坊,甚至将女子活活钉入棺材中殉葬,其惨烈程度,令人毛骨悚然。】
画面中出现了一具棺材,在打开的棺材盖上,是一道道已经变得乌黑的抓痕,而棺中已经化作枯骨的尸体,一双手还向上举着,像是要推开那座压在她身上的大山。
【吕坤在《闺范》中将《女诫》中的贞节更加扩大化,说:“女子名节在一身,稍有微瑕,万善不能相掩。”】
【于是,就出现了因为女儿从男仆手中接过糕点吃,就勃然大怒活活将其饿死的父亲,出现了被求婚的寡妇不惜用煮沸的汤水毁容后,吓跑了媒人,侍奉婆婆二十年后,婆婆死后就绝食自尽的陈襄妻倪氏……】
【从以夫为天,到以贞为命,被士大夫们鼓吹的贞节守静不惜束缚住自己双脚,被愈演愈烈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洗脑的女子,被外男接触了要剁手要自尽,听闻未婚夫丈夫死了要自尽,被逼迫骚扰侵犯要自尽……】
【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说得容易,可为何死了那么多的节妇烈女,就不见几个“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注6)的男子?】
【真正丧权辱国的君王大臣们不去死一死,就只能逼迫那些柔弱的女子以死换取名节,来为他们的家族增光添彩,这种吃人的礼教,一日不废除,天下女子就无法真正做一个人。】
【不知当初写下《女诫》的班昭大家,若是知道后人将她的《女诫》如此发扬光大,会作何感想?】
班昭此时此刻,如坠冰窟,浑身僵硬无比,脑中只有一个念头:“立刻回家,撕了那篇《女诫》!”
第56章
别说是班昭,就连邓绥这等见识过宫中无数腥风血雨的人看了,都忍不住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