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珩带这个。”
“好。”谢珩莞尔,任由小姑娘将绳子系上。
温杳又挑了挑,相中一张狸奴面具。
这让她想起了那只养在府邸的小狸奴。
拿起这张面具,温杳看向卖面具的老人,笑吟吟问道:“老人家,这两张面具怎么卖?”
“能得郡主赏光,小摊蓬荜生辉。这两张面具赠给郡主,祝郡主与小丞相恩爱不凝,百年好合。”老人已经认出温杳的脸,亦笑着朝他二人行礼。
温杳是长安公认的,乃至大周公认的美人儿。
她的画像传遍长安,长安里的百姓自然多认得这位长宁郡主。
而跟在温杳身边的少年郎,更是家喻户晓的小丞相,众人不认得就怪啦。
老人的一席话让温杳红了耳朵,她从腰间取出一块碎银子放在摊子上:“做生意的,哪有白送人的呀。老人家您收着,莫找钱了。”
第74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老人推脱不了,只得收下。
目送两人携手远去的背影,老人轻声一叹。
这一对璧人,连背影看着都是那么般配。
温杳和谢珩逛了一阵,买了一堆好吃的小食与新奇的小玩意儿。
小姑娘怎么也没想到,能在西市碰到顾渊。
准确来说,是顾渊身边的西凉使团。
顾渊一眼认出戴了面具的谢珩,上前朝他行礼。
两边互相行了叉手礼。
“这位是谢丞相的话,这位便是长宁郡主了?”晏宵看向谢珩身侧的温杳,眼里露出一抹好奇。
谢珩往前站了站,挡住晏宵看向温杳的视线,面具下的脸染上一分冷意:“正是在下未婚新妇。”
不知是不是错觉,温杳依稀听到谢珩把那四个字微微加重了一些。
“那个,这边有诸多外邦美食,小崇侯这边移步。”顾渊注意到谢珩眼底的不悦,十分知趣地插话。
晏宵收回目光,微微一笑:“好。”
等到一行人离开,温杳才从谢珩身后探出脑袋:“那便是西凉来的小崇侯啊。”
谢珩侧头,弹了弹温杳的面具:“怎么,十一还要和他走么。”
闻到谢珩散出来的酸味,小姑娘咧嘴,将面具朝上掀了一点,踮起足尖吻上谢珩唇畔部分的面具。
“我只和阿珩走哦。”小姑娘又戴上面具,眉眼弯弯地望着他。
谢珩心头的一丝味儿瞬间烟消云散,他揉了揉温杳的脑袋:“走,我带你去看茶百戏。”
西市有一家百年老茶馆,专门制作茶百戏。
这茶百戏火出了大周,传到了外邦,被他们奉为贡茶。
而制作的手法却已经鲜为人知,外邦人想要喝贡茶,还得来大周,找专门制作茶百戏的老师傅。
温杳点了一盏鸳鸯戏水,看着那茶面上活灵活现的鸳鸯惊奇之余,都舍不得下嘴了。
一壶茶用罢,谢珩又带着温杳去看了旁边小弄堂的皮影戏。
这里演的是大闹天宫。
皮影戏摊子前坐着一堆小娃娃,温杳站在他们身后,看皮影戏看的不亦乐乎。
温杳是十分喜欢皮影戏的。
而上一次看皮影戏,还是前世阿珩在的时候。
后来阿珩不在了,她便再不曾看过皮影戏。
如今再看,温杳仍觉得十分喜欢。
当然了,主要是心上人在。
念及此,温杳侧头看向谢珩。
谢珩也侧头,垂眸望着小姑娘,须臾后神兽抚了抚她的头:“这么久没看皮影戏了,今日看个够可好呀。”
“好呀。”温杳点点头。
谢珩给老板出了银子,让他加了一场白娘子的戏。
温杳吃着糖糕,喝着果子饮,看的不亦乐乎。
直到城内烟花四起,高楼古钟敲响,小姑娘这才惊觉已经到了戌时。
恰逢此时白娘子一曲落幕,谢珩便带着温杳去了西市那边的护城河放花灯,看烟火。
两人回来时,路过一个卖灯笼的摊子。
老板说,今日是庙会,又将秋收。
为给自己的家里图喜庆与吉利,只要来买灯笼的人背上一片诗文,便任她选走一盏灯笼。
温杳相中那盏小巧玲珑的兔儿灯,举着糖糕笑吟吟上前,张口捻来:“那我便来一段蒹葭吧。”
待老板点头,小姑娘娓娓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字不差地背完,小姑娘顺利拿到了那盏兔儿灯。
她举着兔儿灯在谢珩面前摇晃,咧嘴笑着问:“阿珩阿珩,好看不好看?”
“好看。”谢珩莞尔。
二人又去看了外邦人的杂耍,直到又有钟声敲响。
“已经亥时了,该归府了。”谢珩抚了抚温杳的头。
烟火又响起,温杳望着璀璨烟火下的谢珩,心头微微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