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石绿、月黄、胭脂、蓝靛……应有尽有。
谢棠心里五味杂陈,她觉得自己应该要高兴,因为这样可以省得自己的颜料,但是不能用上自己的颜色的话,又不免有些遗憾。
辰时四刻,画技考试正式拉开了序幕,大殿内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考官手上的卷轴上,屏息凝神,危坐等待。
按照惯例,卷轴里面会是一两句唐诗,但考试的内容却不是领悟诗的意境或是解释诗的意思,那是科举才会做的事。他们是来自天南地北的画师,考校他们是否有真材实料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绘画。
考官将卷轴挂到了架子上,在众人面前徐徐放下了卷轴。
内里总共有两句诗,一句是“胡蝶梦中家万里”,另一句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一句出自崔涂的《春夕》,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
考官清了清喉,朗声道:“本次画技考试,君上特出了两道考题来考校大家。大家可以随意挑选其中一句诗,进行揣摩并作画。考试时间为两天一夜,明日日落便是收卷时…”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榜单的日子,会更的慢一点,唉。
第29章 瑟瑟
考官的话音落下,大殿内虽然还是一如之前般安静,但气氛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谢棠余光向周围扫了一圈,身边的考生神情无一不压抑、沮丧,看起来似乎对考题很是迷茫。
“胡蝶梦中家万里……半江瑟瑟半江红……”她反复默念着这两道考题,同时心中想起孟钊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也就是说一幅画作想要对上君上的胃口,必须神形兼备,缺一不可。”
“例如前年考题‘踏花归去马蹄香’,一位考生在画卷中绘出一少年郎纵马飞奔,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环绕,一举便将无形的香化为了有形的香,让君上抚掌称妙,点为魁画。又如去年考题‘竹锁桥边卖酒家’,有的考生绘出山野酒馆,有的考生着眼于‘竹’字,画出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竹林,最后得君上青睐的却是一幅仅画出酒帘掩映在竹林里的画。你明白了吗?”
谢棠循着孟钊的逻辑,重新审视考题,一眼便抓住两题的题眼,分别是在“家”和“红”上。
“家”应为“思家”,而“红”则考验绘画者的运色能力……
两题任选一题,谢棠有私心,想选后者。
她不是想不到如何“思家”,但目光落在自己带来的那些颜料上,心里冒出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
大殿中寂静的只有墨条消融在砚台上的声音,浓墨的黑在水洗中荡开,化为缕缕飘动的灵魂。
残阳落入水中,浮色尽付诸于江面之上,似鳞光似断绸,随波涌动。两岸高山林立,九尺白瀑宣泄而下,云雾缭绕,近深远浅,若隐若现。
当谢棠放下笔时,夕阳正好悠悠长长照进大殿中来,如烟雾般悄然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将他们的脸色、衣袍、甚至于鬓角的白发,都渲染成同样如梦似幻的红。
谢棠怔了怔,再去看自己的画,画卷上的红竟和夕阳的红融为一体,分不清彼此。
她突然之间想到了什么,趁着计时的香柱还没有燃完,连忙换过一支细长`锋的毛笔,在画卷的一角出一艘舴艋舟的模样来,戴着斗笠的渔夫站在舟头,悠然撒出一圈渔网。
香柱最后一抹余烟消尽,大殿内如冰封裂解一般,考生纷纷站立起身,伴随着嘈杂的人声,退出大殿。
谢棠穿着普普通通的素袍,混在人群中,与尘埃一粟类同,并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
在考生离开国子监的必经之路上,有一群人站在高阁之上正俯望着他们。
当首一人身材稍稍发胖,穿着大红圆领衫袍,玉带松松垮垮的系在腰上,头上幞头的硬翅随着他与旁人说话时摆头微微颤抖。
井然有序跟在他身后的其他人,衣着有紫有红有绿,在面对前者的问话时,无一不卑躬屈膝,毕恭毕敬。
因为前者的身份,正是大肃当今的君上————周怀。
在周怀的身侧还有一个年龄约五十上下的道士,他长须过胸,玉冠鹤氅,手执拂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像。
道士瞧见君上今日的心情如此高兴,有心拍马,以讨君上的欢心。
思索片刻后,他扭过头望着下首人潮涌动的国子监,故作无意的惊叹道:“此情此景,果真应了那一句‘天下英雄入陛下彀中矣’啊。”话里话外都在借唐太宗的典故暗喻面前的周怀。
周怀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嘴角含笑,捻着颌下的短须,明明对他的话很是受用,嘴上却道:“朕怎敢轻易与功高盖世的唐太宗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