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车倒是很符合教授的身份,中等价位,足够低调,且贴着透明车膜,蔡继工的那张脸,一目了然。
CC摸着下巴:“看来他还真是上班路上突然被薅过来的。”
叶蝉并没有感觉好受一点:“为啥这么说?”
CC转头,笑得龇牙:“因为他自己还有一辆宝马,新款喔。”
叶蝉咬着牙:“大爷的,你说他哪来那么多钱?”
“这还用说,”CC不远不近地跟上大众,“全靠金主爸爸栽培呗。”
其实叶蝉并非想不到这层,只是她有点接受不了考古队伍里的正经教授竟然会和英国的盗宝组织勾结在一起,这可是考古啊,每条线索,都可能事关国家珍贵的历史遗产,我们被盗走的东西已经足够多了,难道他这个岁数,这个地位,不清楚吗?
“这人良心怎么过意得去的!”
这句话,勾起了顾弦望的记忆,在那本西沙考古日志里,顾瑾年也怀疑过蔡继工的立场。
1982年8月7日,天气:阴
地点:西沙宿舍
气象台预报称今日海上可能会有雷暴,蔡继工助理转达说刘若谷教授不同意我们出海的计划,但是我和张建业都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西沙海域的海洋生态和别处有些区别,听老乡说这里的台风季很吓人,偶尔在风暴中他们会看见鬼船飘荡的影子,我们是学科学的,并不相信有什么鬼船存在,如果有,那很可能会是外国的打捞船趁着风暴掩护在近海盗掘,他们已经成功了一次,不能再让他们抢先了。
记录人:顾瑾年
…
1982年8月12日,天气:多云
地点:西沙考古二号帐篷
台风提前抵达西沙海域又提前离开了,坏消息是我们私自投放探测雷达的事被刘若谷教授发现了,他把我们几个臭骂了一顿,这件事完全是我和张建业的主意,张琳琳和王勇并不知情,但是教授说得也对,海洋探测雷达是很珍贵的,调拨给我们使用已经很不容易,这一台还是苏联支援给国家的,如果在台风里损坏,我们谁都付不起责任。
好在还有个好消息,我们终于探测到一个非常接近于沉船的海底目标物了,现在只需要等海面完全平静下来,就可以下潜探测!
感谢台风!
另外,我在和教授说起之前申请出海的事时,教授的反应好像并不知情,我怀疑当时教授去市里开会时,蔡助理并没有把我们的申请上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代行职权了。
记录人:顾瑾年
…
1982年9月15日,天气:晴
地点:西沙考古五号帐篷
今天终于把三号船体也给打捞上岸,这艘沉船里残留下来的物品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竹简树皮一类易受海蚀的东西,清理和复原的难度都很大,没有能够打捞出文物让张琳琳有些沮丧,但起码我们已经发现了一艘沉船,有了这次经验,我相信很快还会有新的发现。
从现有的文字和符号推断,我认为这艘沉船很可能来自日本,但具体的年代还需要清理以后得到更多线索后才能判断。
另外,在我们打捞沉船的这一个月里周边海域上经常能看见可疑的渔船经过,王勇说船上的渔民看起来像是东南亚人,说的话我们听不懂,但有一次张建业看见有渔民抽烟,不是土烟,好像是很贵的国外品牌,所以我怀疑那些英国盗宝人还在监视着我们。
我希望这一切和蔡继工无关。
记录人:顾瑾年
第173章 野兽
“CC, 下午我托你查的资料有结果了么?”
“啊,那个啊,”CC后伸胳膊指了指她们边上放的笔记本, “你把电脑打开, 右上角第一个文件里就是。”
叶蝉好奇地凑来脑袋:“查什么资料?”
顾弦望挪动光标放在署名顾瑾年的文件上,迟疑一息, 答道:“查一个人的资料,我…生父。”
屏幕上倒映的人脸睁大了眼,小心地往侧面瞟:“生、生父的意思,呃——”
顾弦望没什么表情,淡然地点开文件,“嗯, 我是领养的, 亲生父亲名为顾瑾年, 也是当年西沙海洋考古队的一员。”
叶蝉光知道她是苏州人,父亲早亡,母亲在疗养院, 会和这些事扯上关系最大的原因是她师父, 她一直以为杨白白说的那个杨柳就是疗养院里昏迷的人,完全没料到这里面竟还如此曲折。
领养这个事其实非常敏感, 很少有人会坦诚相告,特别又是在这种密闭的多人环境下, 比起被信任的感觉, 叶蝉第一时间是觉得有些说不出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