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谨之是不鸡娃的,可哪个当家长的不想孩子有前途呢?
机会摆在眼前,再如何都该试一试。
她在沉思,庄欣和还在叭叭夸陈沛。
“我们家大孙子不知道能不能通过考试。”
说是大孙子,其实是大孙女,取名小男,大名靳胜男。
光从名字就能看出庄欣和一家的心愿,庄欣和反正一直说自己没有重男轻女,取名胜男是因为希望孙女比男孩更有出息,可说到底,若不是预设了女孩不如男孩,又何必给她冠以“大儿子”、“大孙子”的称呼呢。
章谨之老家在西南。
那儿的重男轻女更加直白,不像靳家这么委婉。
是以,她也拿不准靳家到底重男轻女,或是,“大儿子”是他们老家的传统。
她如何说,她就如何信。
见庄欣和发愁,章谨之礼貌夸回去:“前儿个听毓芬说,你们家小男都会背诗了,算数也特别厉害,这在咱大院的小娃娃里可是很出挑的,你呀,就放心吧。要说考试谁不能过,那肯定不是你们家小男。”
这年头从小娃娃就开蒙的,整个大院除了靳家,就剩那哲茂家。
那哲茂是满族人,据说是前朝贵族,就算现在不是贵族了,家里那也是很讲究的。不过这都只是传闻,当事人从来没认过。
那家家风严,对孩子要求高。
这两家刚好相邻,不仅比男人升职,比女人贤惠,还要比谁家儿孙出息。
也不知道谁带头卷的,反正等大家注意到时两个家庭已经进入了竞争模式,两家的小孩更是针尖对麦芒,啥都要比,连男娃娃站着尿尿谁尿得更远更高都能成为比试的点,外人简直哭笑不得。
是的,靳家是有孙子的。
不是传统的因为家里没个没带把的才把寄希望于女娃身上的家庭。
庄欣和掀了掀嘴角,冷哼一声:“你说得对,就算名额少,我们家小男也不可能输给那家俩小子。”
“名额少你还记得通知我,就不怕我们家大宝挤掉你家小男啊?”
章谨之开玩笑。
庄欣和心道怎么可能?
当她不知道呢。
章谨之家几个孙子外孙就没一个是读书的料子,成绩那叫一个普通,夸都只能勉强夸他们性格好,不惹事。
老聂家这一窝子显然是把优势全点在长相上了,有缺德的甚至评价他们家孩子全是绣花枕头。
章谨之俩孙女被哥哥带着爬树玩泥巴,他们家小男早早启蒙,已经在学着描红了。
被谁挤掉名额,都不可能是这俩小团子。
于是,庄欣和神采飞扬地表示道:“被挤掉了那说明小男还需努力嘛,有竞争才有进步,哎呀,居然聊这么久了,我回去弄饭了,你记得带孩子去报名啊。”
老靳说,仗打完后聂渝泽肯定要往上升一升。
他就怕过几年从位置上退下来,自家在军中就没人了。
可聂家有人啊。
聂渝泽步步高升几乎是的确定的。
这么一来,不妨现在就卖个面子,通知章谨之一声。
也好让小男跟聂家孩子玩一玩,培养伙伴情。
自然,这么做的前提是靳家跟聂家没矛盾,庄欣和也跟章谨之很聊得来。
章谨之倒是没想到这个“学前培训班”是特地给自家大宝小宝准备的,为了不显得突兀才多搞几个孩子。
大首长和智囊团们都觉娃娃要从小抓起。
不仅得培养思考能力,爱国信仰,还得把“友情”安排上。
这一切都是基于翠翠超强的防备心推演出来的计划。
因为她防备心强,因为她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她一定会教给自己的孩子足以“自保”的本事。尽管大首长认为她的“牵绊”太少,不够重视丈夫孩子,但只要对方有一点点妥协,那他们就稳赢不赔,只是赢多赢少,能否双赢的问题。
目前为止,大首长更倾向于双赢。
所以在挑选老师时,整个智囊团简直绞尽脑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确实,陈沛及另外几名退休教授的名号一搬出来,附近几个大院,相邻机关单位,但凡家里有八岁以下的孩子,都想找路子送进去。
谁也没去想明明就招十来个人,在名额如此紧张的情况,为何招生消息还扩散得这么快,范围扩散得这么广。
都以为是谁说漏嘴,一传十,十传百。
多一个人知道,自家孩子能考上的机会就少一分啊,多少人怨声载道啊。